我们先跳过一段历史,说说后来的大结局。切入角度就从另一位老佛爷开始,看看若干年后发生了什么。在大清朝的当家人中,论成绩乾隆老佛爷是第一名,可要是排知名度,却只好屈居第二。如果只提“老佛爷”,大家一定都认为是另一位老佛爷——慈禧太后老佛爷。
时光一下子来到乾隆身后百余年,大家都熟悉的这位最有知名度的戏迷老佛爷出场了。她是一位女性,对中国传统女性来说,死了老公是最大的人生悲剧,然而在她则完全不同,她人生最精彩的部分正是从成了寡妇之后开始的。在老公死了以后,她开始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一干四十八年,权倾天下,一口气又熬死了三个皇帝。
慈禧太后接见外国公使夫人掌握大权以后,她看戏的排场比前一位老佛爷有过之而无不及。爱戏成痴,挥霍无度,谁敢不让唱戏她办谁。大家都是老佛爷身份,不能只许你贺寿不许我贺寿吧?更何况还有戏班子入京的祖例。所以在她六十岁生日的时候,一场盛大的戏剧生日派对又要开始了。
遗憾的是,这时的大清朝,历经太平天国起义、两次鸦片战争,又签了无数的屈辱条约,已如血色残阳。圆明园都烧了两回,哪有钱修颐和园戏台?没钱怎么办?调拨北洋军费,这算名正言顺。
当时的中国黄海上,还飘着致远号的残骸,邓世昌的英魂尚自恋战不肯离去。而与此同时,北京城却正忙着给慈禧太后老佛爷办六十岁的生日PARTY。怎么弄?搭台唱戏呗。在此时此刻,这个女人的政治驾驭力已经让她的统治形象接近于神。偌大一个大清朝,没一个人敢提起不久前海战失败的事。老佛爷说了,“谁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要让他一生不痛快”,谁还敢自找不痛快呢。
生日派对连开三天。贺寿戏开锣当天,北洋水师残部驻港时遭到日军奇袭。日军控制住港口的岸炮,给了北洋水师最后一击,北洋番号从这个世上被抹去了。隆隆炮声,给慈禧太后老佛爷的生日派对带去了问候。而老佛爷是在很久以后才收到这份贺寿大礼的,因为臣子们怕她“不痛快”瞒报了。老佛爷并不清代民间观戏盛况知道,其实丝竹锣鼓在贺寿戏台响起时,奏响的是北洋水师最后的挽歌。
如果“不知道”等于“没发生”,那这个世界上的事都用假装不知道来解决就好了。
之前搞了十年“改革开放”的李鸿章,告老还乡不干了。清末洋务运动,完全没有机会韬光养晦,也失败了。此役之后,给日本的直接战争赔款达二亿三千万两库银。没钱赔不出,就找当时的列强借高利贷。清朝被人指着地图,你一块我一块地分掉了。这无疑是历史上成本最高的一场大戏,最后以悲剧告终。
孝钦显皇后当国的清朝此后进入苟延残喘的灭亡期,撑一天算一天。而老佛爷在最后的日子,每一天都与伶人相伴,麻醉自己,一直勉强到弥留之际。她带走了光绪帝,把一副烂摊子扔给了一个刚会叫娘的小孩,自己薨了。王室受到空前的鄙视,没有机会实行君主立宪,就给赶出紫禁城。昔日的臣子,换了个帽子就算革命了,从此改国号叫中华民国。
慈禧太后最喜欢的戏曲名伶,有同光十三绝。其中的谭鑫培锐意改革京剧唱腔,歌声一改之前流行的高亢激越,转而悠扬婉转,动人心魄,成就了一代戏剧宗师的地位。而他的前辈,大老板程长庚听到谭鑫培的唱腔却怫然不悦,感而叹:“我死后,子必独步,然子为亡国之音也。”谭鑫培的唱腔在大老板听来,是靡靡之音,大大地不吉利。程长庚果然一语成谶,不幸言中了。
同光十三绝
虽然不能把清朝的厄运归咎于伶人,但恐怕也是祸根之一。旋即,被世界变革裹挟着,不止大清朝亡了,千年中华帝制也崩溃了。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绝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他说这句话的同时代,中国进入到了屈辱的近代史一百年。但是国剧的发展,却实现了一次质与量的同时飞跃。这一百年也是国剧最辉煌的一百年。在民国中期,国剧由梅兰芳大师推动,走向了世界。20世纪30年代,国力虽处于历史低潮期,但国剧却站在了世界舞台表演艺术的巅峰上。这可能也算是一种不尴不尬的补偿吧。
以大历史观看,评价文化发展与发展代价的得失,观点可能会因人而异。国家的崛起催生文化振兴,文化振兴的负累又导致国家衰落。但是,有朝一日也许文化再兴之时,又会带动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