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说的第二个重要思想就是义利之辨。《孟子》开篇《梁惠王》就谈到了义利之辨。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这段话的意思是讲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就问孟子,你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利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讲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王说怎么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么对我的封地有利,士人和百姓说怎么对我自己有利。上下都相互争利,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他的君王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他的君王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千辆兵车,在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百辆兵车,这样的人不算不富有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讲利。《孟子》书一开篇就是教君王要行仁义,不要老想着争利益。而这正是孟子所谓的义利之辨。
什么叫义利之辨?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做事,到底是遵从本心的善,还是遵从外在的利益?如果遵从外在的利益,那就是功利主义,就是世俗的,就是恶的发端。如果遵从本心的善,那就是义。比如说一个女同学的书掉在地上了,因为她是市长的女儿,你去帮她捡,你会得到好处。为这种目的去捡,就叫为利。如果你去捡是因为你觉得应该助人为乐,不去捡心里觉得过不去,捡起来你心里会感到舒服,这样去捡书就是义。为利生活还是为义生活,成为我们衡量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准。为利生活,就是功利境界,为义生活,就是道德境界。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也由此划定。为利的是小人,为义的是君子。传统的中国人一般都重义而轻利,这便是孟子义利之辨对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深远影响。
孟子学说的第三个重要思想就是王霸之争。所谓王霸之争就是一个统治者治天下,要看他是行霸道还是行王道。以力服人者为霸,以德服人者为王。孟子是肯定王道而反对霸道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他们称霸依靠的是什么?是武力而不是德行。孟子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孔子之徒,从来不谈论齐桓晋文之事。在孟子看来,真正的王道是以德服人。以力服人,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你,打得你最后不得不听,这就是霸道。虽然对方唯唯诺诺,但是口服而心不服,表面上服从,心里却积压着仇恨的怒火,一有机会就会反抗,而且爆发出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霸道并不能真正地收服人心。
孟子强调王道的意义,王道就是用崇高的德行去感染天下的人,使天下之人都能够心悦诚服。这也是儒家政治的一贯主张。一个政治家、一个统治者,最应该做的事,不是去管理天下的人,而是管理好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圣人,由内圣而做到外王,天下的人就会被你所感染。这就是孔子讲的“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就是说,只要统治者自身的品德高尚,那么天下人就会被感染,而纷纷从远方来归顺,这样的归顺就是心悦诚服、甘心情愿的。只有心悦诚服才能够长治久安。
在大唐盛世时,全世界都派使者、留学生到唐朝来学习与交流,周边少数民族也纷纷来归顺,还尊唐太宗为天可汗,这就是王道的体现。现在的美国虽然很强大,但却行霸道,做世界警察,哪里不服就打哪里,这种行为并不能使其他国家的人民心悦诚服。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就是中国。而我们中国行的就是王道。我们对世界上的一切国家与民族都平等相待,不惧不欺,努力发展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可以说孟子的王道思想是儒家文化为当今世界和未来人类指出的重要道路。
孟子学说的第四个重要观念是养气说。《孟子·公孙丑》说:“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懂得辨析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难以讲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是最强大的、最刚健的。用正义来培养它而不加伤害,就能充塞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是合乎道义的,没有这个它就疲弱了。它是日积月累的正义所生长出来的,而不是正义偶然从外而入所取得的。所做的事情有一件不符合道义,它就疲弱了。这就是孟子的养气说。养气其实就是高尚的品德长期积累所形成的一种至大至刚的精神气象。
孟子说一个柔弱的儒生很难与强大的恶势力相抗争,因此提出“养吾浩然之气”的精神修养方法,以增强自身内在的力量。孟子说一个读书人应该阳刚正大、光芒四射,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集义,集义就是积累道德,时时刻刻以道义要求自己,长期做符合真善美的事。当一个人的道德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身上便有了一股浩然正气,这股气是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的,有了这股浩然正气就会出现儒家所说的圣贤气象。有浩然之气的人往你旁边一坐,你就会感到他的至大至刚,凛然不可侵犯。后来道家提倡练气功,练气功有一定的作用,但孟子提倡养气,作用比练气功更大。因为练气功只是为了身体上的健康,而孟子的养气则使人既有强壮的身体,又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孟子·滕文公》里孟子用了三句话来概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不会因为金钱就改变自己的操守,改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不会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就改变自己的志向,不会因为一贫如洗,就摇尾乞怜;不屈从于武力的威慑,不会因为你拿着刀枪就屈服。
孟子的这三句话对中国几千年以来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故而后来中国的读书人都讲究养气,养一股浩然正大之气。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对孟子浩然之气的最好诠释。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阒鬼火,春院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故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