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后,新派人士因救亡图存的急迫,简单地将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学与封建落后思想等同,欲以打倒。此时期儒家的主要工作就是一方面努力证明儒学对于人类社会的永恒价值,一方面试图吸收融合西学,完成儒学的现代化,以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汉代儒学吸收融合了阴阳家的理论,建立了天人感应的新儒学,适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儒家遂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宋代儒学吸收融合了佛家、道家的学说,建立了名为道学的新儒学,适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新需要,巩固了儒家的主流地位。
民国以后的儒家,则希望以道学为基础,吸收融合西学,以建立更新的更广阔的儒学体系,继续指引中国社会的发展,并进而引领世界各国的前进。不过这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至今还没有完成,但其间已有一些儒家学者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尝试,最有代表性的有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几位大儒。这几位大儒都是出生在清末,经历过民国、共和国,其中最晚去世的冯友兰先生已活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新中国已逐渐雄强于世界,救亡图存、富国强兵已不再是时代的主题。国学复兴,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支撑中华民族的长足发展,来挽救世界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人心道德的功利浮躁,才是当务之急。国学复兴的根本就是作为中华民族主体价值核心的儒学的复兴,儒学的复兴既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世界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四库全书》子部儒家类共列著作112部,存目307部,其中著名的典籍有《孔子家语》、《荀子》、《孔丛子》、《新语》、《新书》、《盐铁论》、《新序》、《说苑》、《法言集注》、《潜夫论》、《申鉴》、《中论》、《傅子》、《中说》、《帝范》、《家范》、《帝学》、《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张子全书》、《注解正蒙》、《二程遗书》、《二程外书》、《二程萃言》、《童蒙训》、《上蔡语录》、《延平答问》、《静思录》、《杂学辨》、《小学集注》、《朱子语类》、《少仪外传》、《曾子》、《子思子》、《大学衍义》、《心经》、《政经》、《读书记》、《先圣大训》、《性理大全书》、《困知记》、《呻吟语摘》、《圣学宗要》、《人谱》、《人谱类记》、《御纂性理精要》、《御纂朱子全书》等。
《孔子家语》记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体例与《论语》相近,三国时魏国名儒王肃认为这本书得自孔子后人,现在据学术界考证,实为王肃自己所撰。《荀子》为战国时大儒荀子所著,其书所载即荀子的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学思想。《孔丛子》旧题为孔子八世孙孔鲋所撰,实也为王肃伪托之
作,其书内容也是记孔子及孔门弟子言行。《新语》为汉初儒臣陆贾所撰,其内容是为汉高祖刘邦总结逆取顺守的治国之道,逆取就是以武力得天下,顺守就是以儒道治天下。《新书》为西汉文帝时大儒贾谊所撰,内容是总结秦亡的教训,提倡用儒学作为汉朝长治久安的统治理论。《盐铁论》为西汉宣帝时名儒桓宽所撰,其书是根据汉昭帝时朝廷召开的盐铁会议的内容写成,用对话体记录了参加会议的朝廷当权派主张用经济手段打击商人,和在野派主张用政治手段打击商人的不同意见。《新序》、《说苑》为西汉成帝时大儒刘向所撰,两书基本都是借战国秦汉间的故事以寄寓儒家训诫之义。《法言集注》是北宋司马光为西汉末年大儒扬雄《法言》作的注解,《法言》即可以效法的言行,是扬雄仿《论语》而写的一部著作,模拟孔子的口气讲述儒家的道理,其主要目的是要在迷信谶纬流行的西汉末年恢复儒学朴实严谨的本来面目。司马光将历代《法言》的注解汇集起来,编成《法言集注》。《潜夫论》为东汉末名儒王符所撰,内容多为批判汉末弊政,讨论治国安民之道。王符因性格耿介,不得仕进,潜居著书,故自号潜夫。《申鉴》为东汉末名儒荀悦所撰,内容为东汉末之政论。《中论》为东汉末名儒徐幹所撰,徐幹为建安七子之一,其书内容乃原本儒经以阐发圣贤之道。《傅子》为晋朝名儒傅玄所撰,内容多为批判玄学的清谈,讲儒家治国的道理。《中说》为隋朝大儒王通的门生仿照《论语》体例编撰的王通的言论。《帝范》为唐太宗所撰,内容是告诫太子做皇帝的规范。《家范》为北宋大儒司马光所撰,其书主要讲修己治家之道。《帝学》为北宋名儒范祖禹所撰,内容是讲从伏羲到宋神宗等古今
贤君的典型事迹。此书是范祖禹当宋哲宗老师时编写的,用以教导宋哲宗的。《四库全书》讲以上诸书皆在宋代道学未出以前,所谈内容多是诵法圣人,以明修己治人之道,尚未有宋代道学所谈的那些精深微妙的哲学义理。
《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为明代名儒曹端所撰,曹端本朱熹思想注解三书,阐发心得。《太极图说》、《通书》为北宋初年大儒周敦颐所撰,《太极图说》是对太极图的阐释,讲了天地宇宙的化生之道与圣人得天地之性而成为圣人的道理,由此开启了道学研究的规模。《通书》是周敦颐对于《易经》的阐释,其核心是讲圣人之所以为人极的根本,是在于有诚的品德。《西铭》为北宋中期大儒张载所撰,此书为道学纲领性的著作,其核心精神就是讲人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崇高境界。《张子全书》为后人编辑张载的著作而成。《注解正蒙》为清朝名儒李光地注解张载《正蒙》之作,《正蒙》是张载晚年所思所想札记的汇编,也是体现张载道学思想最重要的著作。李光地的注解疏通全书,多有发张载未发之意。《二程遗书》、《二程外书》都是南宋大儒朱熹编辑的北宋大儒大程夫子程颢、二程夫子程颐的语录集。《二程萃言》是二程的学生杨时编辑的程颢、程颐的语录集。杨时在编辑时将二程的口语翻译成了文言,并且通称“子曰”,不分是程颢说的还是程颐说的。《童蒙训》为宋代名儒吕本中撰,此书乃以儒家道理编成的家塾童蒙课本。《上蔡语录》是朱熹编辑的二程高足谢良佐的语录,谢良佐为河南上蔡人,故名《上蔡语录》。《延平答问》为朱熹所撰,是朱熹的老师李侗回答朱熹问题的汇编。李侗是二程的再传弟子,李侗的老
师是罗从彦,罗从彦的老师是杨时,杨时是二程的高足,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在杨时身上。李侗对朱熹的影响相当大,朱熹早年颇好禅学,自从问学李侗才知佛学之弊,从此归宗儒学。李侗因居福建延平,故此书名《延平答问》。《静思录》为朱熹与南宋大儒吕祖谦合撰,内容是对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儒之书的节选,书名取自《论语》中子夏“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杂学辨》为朱熹所撰,内容是斥责同代诸儒的著作中有夹杂佛老思想的现象。《小学集注》为明代儒士陈选注解朱熹《小学》之书。《小学》是为蒙学教育编写的,教育儿童立身做人的启蒙之书。《朱子语类》是南宋儒者黎靖德编辑的朱熹的语录。《少仪外传》为南宋大儒吕祖谦所撰,内容也是教育蒙童,立身行己、应事居官之道。《曾子》、《子思子》皆为南宋儒者汪晫杂采各书有关曾子、子思言论编辑而成。《大学衍义》、《心经》、《政经》、《读书记》皆为南宋大儒真德秀所撰。《大学衍义》是征引经训、参证史实、旁采先儒之论以推衍《大学》之义,欲以匡正当时朝廷的过失。《心经》是对圣贤论心格言的汇编。《政经》是对经典中论政言论及现实政迹的汇编。《读书记》是引经史格言以阐发己意之作。《先圣大训》为南宋大儒杨简所撰,杨简为心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先圣大训》是杨简搜辑孔子遗言编排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