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代的好酒,原因很多,政治上的因素,是其中的外因。高压的政治环境下,魏晋的知识分子们,普遍选择用酒精来麻痹自己,既消解心中的苦闷,也是一种逃避政治迫害的方式。比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每次与权贵政要谈话,都是除了酒啥也不谈,回回喝得酩酊大醉回来。这种酒鬼一样的生活,也是当时知识阶层的流行风潮。竹林七贤中的大多数人,都喜欢以酒标榜自己,更喜欢借着喝酒,搞出种种怪异的行为艺术,这其实也是在政治高压下的一种反弹。除了政治因素外,魏晋知识阶层好酒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疾病的流行,尤其是鼠疫的流行。根据许多历史学家的研究,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老百姓平均寿命最短的时代之一,我们从当时许多名人的去世年龄上就可以看到,比如阮籍等人,他们过世时候的年龄,都不过四十岁左右,放在今天,还属于风华正茂的中青年。英年早逝的情景,在魏晋时代不断上演,这种现象自然也加深了魏晋知识阶层对死亡的回避和恐惧,因此酒就成了回避人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魏晋的喝酒风,不仅存在于世家大族以及知识阶层,更广泛存在于民间。这时期中国的酒和前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各种粮食作物都应用于造酒,中国这时期的本土酒无论花样还是内容上,都比以前丰富了许多,特别是高度白酒,是当时魏晋上流社会的最爱。魏晋人喜欢喝酒,并且借着酒劲撒疯,也与酒精的度数有很大关系。
有人说过“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中一壶酒,被李太白抒发诗性喝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被魏晋浪子们就着寒食一饮而空了”。魏晋时期,酒文化发展到了巅峰,仁人贤士们为了逃避现实、麻痹自己,整日酗酒酣睡,一时酒风盛行。人们熟知的“酒中仙”刘伶,更是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此人嗜酒成疯,妻子劝慰,如此牛饮下去,迟早要毁了身体,于是对刘伶实行了“酒管制”。这刘伶莫说戒酒了,一日无酒便浑身难受,于是哄骗妻子,说要设神案、拜酒肉,上告神明以誓戒酒。妻子一听,大为欣喜,这酒疯子终于在劝化下醒悟了,很快便按刘伶的要求摆满一桌酒肉,孰料刘伶往神案上一趴,左手擎酒坛,右手抓大肉,“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世说新语》)。刘伶贪酒如此,甚至于靠哄骗来获取酒,实在有违魏晋雅士翩翩风度,可这不正是对当时礼教统治的最大讽刺吗?对刘伶这类人而言,酒仿佛就是世人特意为他们发明的,既可以麻痹自己,又可以为自己得罪别人作一合理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