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风云变幻帝王家(4)

魏晋风尚志 作者:王升


那曹植又是何许人也呢?

曹植,陈王,死后谥号“思”,故后人又称“陈思王”,字子建。他的天赋比长兄曹丕还要高,自幼颖慧,十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留世名著有《白马篇》和《洛神赋》等。曹植十九岁那年,曹操偶有雅兴,带上文武大臣以及名士若干,一起登高作赋,当时只有曹植不假思索,信笔成文,第一个交出作品。曹操拿过来一看,文章清新俊秀、飘逸绮丽,惊叹此子才思敏捷,心中大为高兴。也就是从这件事开始,素来知人善用、重视人才的曹操便想打破“立长不立幼”的陈规,有了废曹丕立曹植为世子的想法,事后更多次在司马懿和吴质等重臣面前提过“吾欲立为嗣”。然而曹操到死都想不到司马懿和吴质早已转移阵地,站到了曹丕这边,便极力阻止曹操这个想法。当然曹操这个想法也在其子曹丕心中种下了对曹植的仇恨火种,最可怜的莫过于曹植,原本善意的宠爱到后来竟成为他一生磨难的导火索。

当然曹操最后放弃废长立幼的念头,一方面也是因为曹植后来一些不争气的行为。从古至今掌握军权就意味着掌握天下,离最高銮椅不远了。一次曹操有意让曹植培养自己的争权队伍,同时也是为了帮曹植拉拢朝中大臣,便派曹植亲自带兵出征。可曹植倒好,临拔营行军时,他却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催了几次,曹植还是一副半昏迷状态,最后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让他出征的命令。其实曹操不懂他这个才华横溢的小儿子。曹植自始至终都没有争权的念头,他想追寻的仅仅是自由烂漫的精神世界,而非整日绞尽脑汁争权夺利。不仅曹操误解了他,更为可悲的是曹丕也误会了他,并因而生恨。

曹植最为后人知晓的作品,莫过于《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由于当年曹操宠爱曹植之事,把曹植一直视作眼中钉,所以登基后总想找个机会除掉曹植,可因为当时曹植盛名远播,又怕别人有所非议,不好明目张胆处置曹植。终于有一日,曹丕想到一招,就是在朝堂中令曹植七步成诗,不然就以不尊王令的罪名处置他。谁料曹植最擅长的就是不假思索即能成文,当真在七步之内写下了传颂至今的《七步诗》。如今《七步诗》已经成为后世劝慰兄弟反目、亲人结仇的最佳教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