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风云变幻帝王家(5)

魏晋风尚志 作者:王升


曹操死后,曹丕在司马懿和吴质的帮助下成功袭位,后又推翻了汉朝,自立为王,他在位六年,因攻打东吴失利,回来郁闷而死,这也是他军事才能远不如曹操的一面。其子曹叡登基六年后,曹植也因病而故。这十二年来,曹植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躲避迫害,锋芒内敛,不再如曹操在世时,过着无忧无虑的二世子的安逸生活。而这一切,并非曹植所愿,可悲的是在整个王位的争夺过程中,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夺取政权的心思,就这么在被误解的情况下,凄凄惨惨地过完了后半生。

对于建安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来说,曹家三父子无疑是起到了“带头”作用。就文学流派而言,早期的曹操,在文学风格上崇尚豪迈大气,因为这个原因,专职为曹操起草檄文的陈琳,同样以豪迈大气著称。他能做多年曹操的“机要秘书”,可以说是对了曹操的胃口。另外包括阮 、刘桢在内的建安文学人物,也都是在效仿曹操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诗文创作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骈体文的大兴时期,而骈体文的肇始,首先就因为曹操突破了诗与文的禁锢,开创了这个全新的写作模式。这种新文风,首先被应用于当时陈琳为曹操起草的各类征战檄文中,很快就作为一种新的文学风尚流传开来。中国许多新文学流派乃至新文学体裁的产生,首先就来自这种“领导意志”。但毋庸置疑,这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各类文学体裁冲破禁锢走向合流的时期。与此同时,建安文学不同风格的演变,也都打上了强烈的政治烙印。比如和曹植交好的学士,在文学风格上也是有一致的,反之曹丕亦然,文学流派的斗争,和政治流派的斗争是息息相关的,这或许是文学的一种不幸。

在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中,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蔡琰。她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蔡文姬。后人说到她的时候,要么是八卦她与曹操那段莫须有的绯闻,要么就关注她和匈奴王室曾经有过的婚姻关系,其实就建安文学本身而言,蔡琰同样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她的父亲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化人物蔡扈,因为在董卓之乱中“站错了队”被杀,从此这个家族走向破落,她也因此一度远嫁匈奴,直到曹操当权后才返回中原,嫁给了曹操的屯田都尉董祀。后来董祀犯罪,她向曹操求情,曹操不但赦免了董祀,更邀请蔡琰整理了她父亲留下来的汉代典籍。对于建安文学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情,蔡琰整理下来的典籍,包括了汉朝乐府诗的许多经典篇章,之后与建安文学的流派合流,成为了建安文学的一大重要补充。对于中国文化发展来说,曹操做了一件善莫大焉的功业,不亚于他的吞疆并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