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篱菊下锄花泥(2)

魏晋风尚志 作者:王升


早在西晋的时候,当时著名的才子左思,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他的作品中,透露着一种追求逍遥自在人生的态度,这应该是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共识。政治环境的险恶,逍遥自然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但是真正的逍遥,又哪里有这么容易呢?魏晋人的这种隐逸,更多的只是精神上的追求而已。从魏晋时代开始,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不停地选择这样的生活,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方法各异,甚至越发的搞怪极端。比如竹林七贤,隐逸的生活里,除了喜欢饮酒、作怪,甚至还喜欢尝试各种科学发明,隐逸的时间越久,他们的名头也就越多,渐渐地,隐逸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逃避世事的手段,更是一种提高自己知名度、炒作自己的手段。隐逸的人越多,方法也就越多,出名也就越来越困难。要说真正能在名头上超越竹林七贤,甚至名垂青史的,恐怕就只有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了。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拉风的人,拉风到今天的语文、历史教科书中,都要单独提到他。他的人生履历,从十几年前开始到今天,一直都是中国语文高考“文学常识”的重点考试内容,比起后来英杰辈出的唐诗宋词,想在东晋的文学家里找出一个可以比肩的人物来,板着手指头数,恐怕只能是他了。他的田园诗是中国诗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脍炙人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后来的无数人羡慕不已,其中潇洒、逍遥的生活情趣,在许多人看来,几乎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他的作品无论和同时代的山水诗相比,还是和竹林七贤的作品相比,都少了一种悲苦的思绪,多了一种生活的快乐与体会。这样的作品现代人读起来是非常“给力”的。隐士之中,他也就成为一个大家竞相效仿的榜样。

在这里,要说说隐士这个词。今天的影视作品中,这个词可以随便拿出来用,只要是看破红尘,远离尘世的人,都可以被看作是隐士,但是在古代,隐士这个词是不能乱用的。一个人即使有归隐田园的行为,也未必就能轻易做一个隐士,因为首先你必须是个士,也就是知识分子,第二你要会隐,不是说简单地找一个山沟一钻就完了。知识分子的身份是基础,怎么隐,才是关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