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继续追寻(1)

美国啤酒文化之旅 作者:(美)肯·威尔斯


超越之路引向智慧的殿堂。

――威廉·布莱克

驶向迪比克,寻找酿酒商艾尔·卡蓬

我冒着阴晦多云的天气和蒙蒙细雨离开拉克罗斯,漫无目的地拐上了35号州高速公路。路绝大部分都沿河而行,阴晦的天气也遮盖不了一旁不断浮现的、清新嫩绿的原野景致。汽车迎着呼啸的狂风从山上下来,我看到在远处岸边一条长达2英里的货运列车也在攀爬一座悬崖。在威斯康星的热那亚,我停下来欣赏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水闸(全流域29座水闸或水坝之一)。下午1点,我来到位于督吉牧场的客车家庭餐馆。

尽管服务小姐热情地向我推荐菜单上的首选调味脆炸鸡,但是我还是点了炸鲶鱼。菜的味道相当不错,但真正吸引我的还是餐馆音响里放出的当地的广播节目。结果当我听到一条广告后――当地一家殡仪馆把自己的服务称为“庆祝你所爱的人生命结束”,我觉得我到了一个富有幽默感且不按常识办事的地方。(“乔叔叔真的挂了?――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来操办个派对。”)

督吉牧场有6000人口,是一个古老悠久的小城市。开车进去,就像回到了昨天。我沿途路过了成排的商店和半现代的工厂,以及许多规划整齐的单元建筑。巨大的超市和仓库,坐落在城市郊区,都属于卡贝拉这家全国性的打猎钓鱼用具零售商。

现代的事物暂放一边,我了解到法国探险者马凯特和若利埃于1673年第一次来到密西西比河的这一段历史。他们是在当地土著的带领下,沿着威斯康星河到这里的。不过小城真的出名倒是和啤酒能搭上那么点关系。林林兄弟马戏团,布法罗·比尔的狂野西部秀,以及被称为 “大铁路远足”的铁路旅游团都齐聚督吉牧场。这项巨大的娱乐活动又吸引了30000名参观者,他们中不少人把啤酒看作自己的至爱。这些当然都需要城里的居民表现出耐心和善意。等到了8月份威廉·科迪和他的团伙到来的时候,城里的人们已经受够了。一场小暴动就在城里人和比尔的手下之间爆发了,双方开了火,财产也有了损失。比尔自己却骑着他那匹惹眼的牡马在街上飞驰,命令自己的部下克制。

吃了炸鲶鱼午餐,剩了一丁点儿酒,我继续赶路了。过了河驶向衣阿华的马凯特城,接着又向南走上风景秀丽的340号高速公路。很快河水分成两条支流,我发现自己置身于桃乐茜县,路的一边是起伏无尽的玉米地,另一边是大豆地。雨水不断泼洒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乌云正在远方的地平线上翻滚着,天空异常阴霾。看来那些地方正酝酿着龙卷风(或西方的邪恶巫师)。这种多变天气下的景色真是异常的美。

两小时后,田园风光没入迪比克的杂乱郊区,这里有62000人口,欢迎牌上写着“扶助善举”。不过随着我深入城市,杂乱的民居已经被工薪阶层整齐的住房所取代,尽管仍有些地方破败不堪,但是即使称不上繁荣,大部分地区还是相当整洁的。几所房子的屋檐下插着国旗,有白色护墙板的教堂,还有红砖理发店和硬件商店。我发现不远处有一辆18轮汽车,还经过一家叫做鹰眼的摩托车配件店,以及一家卖旧版CD和录音带的,此外还有半打老式酒馆,像是几十年没粉刷过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从其中一家门前蹒跚走过。

迪比克看上去像是一个曾经繁荣过的小镇。

不过,20世纪80年代我曾帮助《华尔街日报》报道过美国农场危机。那时,迪比克正是中西部城市中受税率猛涨和担保塌陷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使得数以千计的负债家庭失去生活来源。从那以后城里和县里开始尽量地想法去弥补其收入。

我忽然发现自己置身于迪比克老城区的闹市,几个街区明显是重新修缮过,倒也能显出小城昔日的荣光。该城是由法裔加拿大皮毛商人朱利安·迪比克创建的,他还是当地盛极一时的铅矿开采业的发起者。农耕及与之相配套的手工业在毛皮和铅之后成了这里的主导。我兜了一圈后,把车停在河岸边,那里坐落着一座新的国家密西西比河博物馆,一幅马克·吐温的画像放在入口处。隔壁就是闪闪发光的钻石情人号赌船和平底船。这看来好像有些不协调,但是由于农业的萧条,迪比克已经把自己的经济重点转向旅游业和博彩业。后来我从位于闹市的旅游中心得知,城市的新座右铭是:“密西西比河的杰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