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希腊、罗马的神庙,以及中世纪的教堂都以埃及神庙为原型,但是后者的实用性却逊于前者。埃及神庙举行的祭祀,只有僧侣才有资格参与到仪式中,教徒不能参加仪式,甚至到不到场都无所谓。祭祀活动的主角是仪式,而并非教徒,教徒有一万人或只有一个人,对仪式没有任何影响。
埃及的神庙是希腊、罗马庙宇和中世纪教堂的原型,但没有后来这些宗教场所那么强的实用性。教徒们不必去参加祭祀仪式,只有僧侣们才有资格来参与这种神圣的活动。教徒们在活动仪式中不起作用,他们来一千个人或只来一个人都没有什么关系,仪式照样可以举行。
有趣的是,古埃及神庙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为了让你对埃及神庙有大体了解,我要多说几句。神庙前面是偌大的外廷和内廷,后面有一间幽深黑暗的小屋,那便是神的住所,也可说是神“城里的临时住所”。当然,既然这是神的临时住所,那么神必然还有别的住处。据说神的住所在远山之外,那里人迹罕至,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见的。但是神在城里也有临时住所,人们需要现实的东西,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哪怕自己不能去拜见神,只要知道神偶尔会落脚的地方,某些大人物可以在那里与神见面,人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古埃及的神庙都有着比较有趣的设计风格,包括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有一间幽暗的小屋,那就是神明的住所。可能你的头脑里还没有埃及神庙的大体概念,那我就在这里多说几句。在神殿规模庞大的外廷和内廷的后面,便是那间相对独立而幽暗的神灵居住处,往往是一间很小的普通房屋。关于那个神的居所,我将它说成是神在城市的临时住所,神还有其它的居所,相传是在遥远的高山那边。那里虚无飘渺,人迹罕至,普通人是根本不能涉足那里的。但是神也需要在城市中有一个落脚的地方,人们需要实在一点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即便不允许他们亲自拜见神灵,只要让他们知道神灵有时会到一个什么地方,在那里召见上流社会的大人物,他们就满足了。
现代社会的一个例子可以恰当说明这种心理。有一种黄色金属,非常神秘,并不见得有多大的用途,但是却被当作社会上最珍贵的东西,这就是黄金。黄金储备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除了几名警卫和少数几个人外,没有人能见到它。但是人们必须确知它是存在的,以获得精神上的安宁。这正像古埃及的神,深藏在黑暗的洞穴之中,只接受几个人的拜见。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种心理。现代社会中,有一种神秘的黄色金属,说实在的,它的实际用途其实也不大,可是人们达成共识,这是人类社会中最贵重的物品,那就是黄金。黄金储备与一个国家的安全密切相关,除了几个警卫之外,没有几个人能见到它,但是它必须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让人们的精神可以得到安定。这就像古埃及的神,藏在黑乎乎的洞里,即使国家总统和财政部长也不能随便进入那个洞里,因为洞里关系到国家的信誉与神圣。
假如我们对黄金储备的迷信提高到崇拜的程度,就可以理解古埃及人对神祗的信仰了,人们寻求的只是精神上的安慰。我们不妨把黄金换做神像,将华尔街、百老汇当作外廷,里面是黑暗的财政部,人们挤在狭窄的通道上,对里面的情况不明所以,但只要听到里面传出“20亿美元”或诸如此类的声音,便顿觉轻松。这使他们相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信仰是触手可及的,能为此而努力是如此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