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罗马式时期(10)

人类的艺术(上)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最有观赏价值的罗马式风格教堂,主要集中在欧洲中部的莱茵河谷的施派尔和马茵斯,特别是科隆,在那里有一座著名的圣玛利亚一延伊皮托勒教堂。100年前,在同一个地点,这里曾有一座诺曼人修造的教堂,但后来毁于火灾,100年后,在废墟上建立了这座更为华丽的教堂,它的修造者是罗马天主教教皇莱奥九世。200年之后,在圣玛利亚延伊皮托勒教堂的旁边,另一座教堂也拔地而起,这就是圣库尼贝尔特大教堂,有趣的是这座新教堂的风格融合了拜占庭和摩尔的建筑特点。建筑史上发生这种情况,并不是少数。就足可以说明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各个时代艺术的具体划分,所谓各个时代的艺术分期,那只是艺术史学家们写在教科书上的。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师才不会管那一套呢。

下面将要讨论的内容,也是我想强调的问题,那就是:罗马式艺术风格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有用的东西呢?对这个问题,我一直表示怀疑。我个人十分欣赏中世纪早期的各位艺术家的精美作品,特别是雕刻家与建筑师的作品,给了我极大的美感和享受。但是我却一直不能理解他们的创作用意。如果欧洲选择走向堕落,那么我们有准备重新进入第二个中世纪,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今天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大,不可能再返回到那种人心惶惶的时代了,我们不用再人人自危,为那些可见的或不可见的敌人整日担惊受怕了。而中世纪的艺术恰好反映了那一黑暗的时代,所有的罗马式艺术风格都表现出了一种不稳定性,压抑中隐约有某种神经质般的拘束。这使得罗马式艺术风格常常在表达上过分夸张地光怪陆离。不能不说,这种艺术是暴力与非人道的社会的具体表象。

当然,一切所谓的概括都不会真正地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做到彻底的全面,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偏颇之处。时代的主旋律不能囊括所有事实,总会有一些特例与证明的东西恰恰相反。中世纪初期,在欧洲森林中心有一座城堡,名叫瓦特堡,这个建筑一直保存到今天。生活在这个城馒之中的人就显得与当时的野蛮格格不入,他们拥有文化,讲究文明,富有情趣。城堡的主人名叫瓦?冯?德尔?弗格韦德,他和他的朋友们都是文学造诣很深的抒情诗人,也是音乐发展初期的杰出音乐家。他们感情丰富,思想深刻,其生活状态是当时的人们所不可相提并论的。这些人就像但丁和彼特拉克一样与众不同。诗人但丁,就是身处在荒芜的拉韦纳的一条狭窄、恶臭的小巷子里写作他的不朽名篇的,与他生活在一起的是渔夫与农民,当时这些人的生活懵懵懂懂和活动在野外的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彼特拉克也是一名著名的诗人,他在乱世之中吟诵昔日罗马的光辉,其实在他生活的时期,罗马城的人口已从1000000减到了20000,盗匪猖獗,尸横遍野,就连教皇也会受到攻击,教会的财产也被洗劫。

这就是中世纪的初期,一个令人不堪回首的时代。广大的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在疫病、饥饿、贫困、战乱、痛苦、压迫之中备受煎熬。大多数人很早就会死去,能活过50岁的人已算长寿了,而初生的婴儿有四分之三就死在襁褓之中了。我们很难想象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所拥有的思想状态。也许在那个弥漫着绝望的世界中,人们都深信,基督将第2次降临,神会因为愤怒而再一次灭世,世界的末日马上就要到来。在那时,东征的十字军如野兽般疯狂,还有东征十字军中那些儿童可怕悲惨的命运,他们只有屈屈数人回到了莱茵河畔的故乡。也因为十字军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世界从未有过的反犹太人的动乱,并且对犹太人进行集体的大规模屠杀。

中世纪的人们虔诚与野蛮搅在一起,连自己都难以分辨。人们的性情变得毫无廉耻,自私自利,为一点儿利益便可以杀人放火。但文明从没有在欧洲大陆上消失过,只是文明的火焰燃烧得很微弱。无论我们在哪里看到文明的火光,都会兴奋不已。总会有一些出色的人,在勤劳而踏实地工作,那一幅和平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比如诺曼底的修女在专注地编织挂毯;某位不知名的神父耐心地教导威震天下的查理曼大帝拼写自己的名字。尽管这些事在那个时代只是凤毛麟角,但我们依然看到了人性文明的希望。

作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罗马式艺术风格表达了基督教大一统的信仰与理想。尽管这种艺术存在许多缺点,但毕竟不能一笔抹杀,它绝对有着进步的意义,因为它表现出了另一种美,一种现在已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消失了的东西,那便是基督教的情怀。

中世纪初期的罗马式艺术创作,可以说是一次光荣的试验。所有参与试验活动的人,都和这个时期的艺术一样有着令人敬佩的历史地位。当然,这个试验离不开环境的因素,那些靠种地为生,思想单纯,却向往天国的普通农民,是基督教与罗马式艺术最为可靠的基础,从历史上看这些人往往数量庞大,信仰坚定。这种情况在埃及存在了五千年,纵观埃及的文明史与艺术史,我们很容易觉察到,埃及几千年来都是农业社会,以农业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而农民是这个国家的主要社会成员。但欧洲大陆不会像埃及一样几个世纪一成不变,相反,西欧的步伐比东方要快得多,他们不可能过得慢慢悠悠,四平八稳,几个世纪都不会发生一点变化。人们不再甘于人生的生与死,种与收这样简单的节奏。商业在慢慢恢复,物物交换的经济形式也逐渐被流通的货币形式所打断。那种俭朴的田园生活,也就此被频繁的商贸往来所打破。于是,罗马式艺术时期也就该谢幕了。当帷幕再一次拉开时,另一台大戏开锣上演,那就是哥特式艺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