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哥特式艺术(1)

人类的艺术(上)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丑陋世界中的动人童话。

身处黑暗中的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光明,他们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到中世纪中晚期,一种不同于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形式出现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艺术追求充足的阳光、广阔的空间,在哥特式艺术盛行的时期,它始终是一篇美丽而动人的童话,反映了生活在残酷现实中的人们,渴望获得精神上的解脱的心情。它人们在繁重工作的闲暇之时听到的美丽童话,是人们在绝望中的希望。哥特式艺术是乱世中的人们渴求解放的愿望。

但是,我们的一些先辈却并不同意这个观点。意大利建筑家和画家乔奇奥?瓦萨利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米开朗基罗的徒弟,在艺术方面造诣极深。他头脑中的哥特人包括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所有人,以及早年的匈奴人,并认为:“这些哥特人,没有接受过古典文化的教育,只是千方百计取悦大众,罗乱的将一堆大尖顶小尖顶,古怪的装饰和多余的花边堆砌在一起。要知道,这与追求简朴美的古典主义是相悖而行的。”

对此,现代人的观点又是什么呢?恐怕已经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吧。现在仍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建筑师对哥特式建筑推崇无比,只要一提到教堂和学院,便大谈特谈哥特式建筑。他们甚至认为,如果教堂和学院不按照14、15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那样建造,教堂就不成其为教堂,学院也不成其为学院。

这种观点是荒谬至极的,就像要求现代舞蹈演员双脚必须保持90度一样。东方舞蹈是这样要求的,而意大利人创造出芭蕾舞正是受到东方舞蹈的启发。卡特琳将芭蕾舞从佛罗伦萨带到了法国,没想到竟给她的儿子查理九世带来欢愉,使这位国王从对圣巴托罗缪惨案的忧郁中解脱出来。

有这么一句废话:“什么时代,都会有属于时代的东西;什么地方,都会有属于地方的特产。”这虽然已经是老掉牙的陈词滥调,但对于艺术却仍然适用,艺术也只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用钢铁水泥建造的图书馆,只要能给读者和藏书提供充足的光线和空间就达到了目的,如果刻意再加上一层仿古的哥特式的灰泥,不光会增加工程量,还会使这个建筑变成一个大蛋糕而让人笑话。我们现代的图书馆和住宅楼,简单实用即可,没必要去搞那些小而尖的窗户和不要支撑的外扶垛。这些东西就像远洋客轮上的烟囱一样,只可用在储藏室或狗窝上作装饰。

可是在13、14世纪,情况完全不同,任何建筑只要一动工,就必须严格哥特式建筑风格完成。建筑师们接受建造哥特式风格建筑的任务是强硬的,他们必须用现有的材料解决问题,建筑物要结实、要美观。他们表现很出色,用最实际可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也使他们成为了当时最出众的工艺美术家。

如果让今天的建筑师按照1237年的建筑要求依样设计建筑,那就只能是东施效颦了,因为他们无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也正是哥特式艺术难以企及的高度。哥特式建筑是12世纪下半叶的产物,而那个时代也因哥特式建筑扬名后世。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哥特式时代都可算是西方历史上最有意思的时代之一。

这时,在遥远的东方,一个神秘的民族正在为他们他们伟大的庙宇吴哥窟奠基,而欧洲大陆也再次有了秩序和法律——罗马文化最本质与核心的内容,恢复到类似古罗马帝国时代的社会。将社会带进动荡不安的十字军走到了穷途末路,中世纪早期的混乱日渐稳定。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较量难分高下,异教徒似乎略占优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