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素质的遗传学研究
创业者是不是天生的?创业成功与创业者的基因有多大关系?创业者的DNA里面,是否含有一种创业螺旋组织结构呢?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并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计划的设想,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2003年4月14日,中、美、日、德、法、英六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
人类到底有没有一种叫做创业基因的基因?
这一节,我们引用国外比较知名专家的一些研究作说明,并且对此也作一些详细分析。
根据约翰·伯奇的观点,企业家的特性是人格、情商特性、自我敏感度、商业敏感度和领导技能的结合,其中一些来自基因,一些是由于训练,不过,在创业家建立他们的公司之前,这些已经具体化。也就是说创业之前企业家就已经大部分具备了成功的素质。
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维泽合德企业管理学院的企业家研究专家斯克特·沙恩(Scott Shane)教授指出,个人遗传的图谱里发现有48%的个人自行经营的倾向来自于遗传。
斯克特·沙恩教授过去几年和英国几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行为基因学的研究,研究的数据是英国870对单卵双胞胎和857对同性双卵双胞胎的成长经历和就业状况。因为单卵双胞胎共享百分百的基因而同性双卵双胞胎则只共享一半的基因,这两个群体之间的行为差异能科学地解释创业行为的基因因素。
斯克特·沙恩教授研究发现:
创业倾向具有遗传性。基因遗传可以解释不止一种的创业行为:比如是否开办或拥有企业,开办或拥有企业的数量,是否正在创办企业,创办过企业的数量,是否参与过创办企业,参与创办企业的数量,是否自雇经营,以及有多少年自雇经营的经历,等等。这种遗传性在多个数据库和其他学者的研究中都有发现。
对于新商机的识别倾向具有遗传性。商机和创办企业这两项行为的倾向性都受到同一种基因因素的影响。
自雇收入(也就是创业)也可以用遗传基因来解释。这就说明基因因素不仅影响人们有没有从事创业的倾向,更能影响创业的实施能力。
影响创业倾向的基因同样也影响了人们的一些个性特质,比如这个人是不是外向,对于不同经验能不能具有包容性,有没有把不同的事物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说明基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人的个性因素来影响我们的创业倾向。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人类确实可能含有一种创业基因的因素,上一代所拥有的素质,随着家庭、环境、教育的实施,对下一代的心理和生理都能造成影响。具有创业精神的人,生命中或多或少含有喜欢冒险、喜欢创新、富于想象力的基因在里面。
为何中国人创业热情高?
同样引用斯克特·沙恩教授2010年3月12日在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篇报告。这篇报告先说了几点与中国人创业热情没关系的内容,然后又说了与中国人创业热情有关系的内容。
首先是与创业热情没有关系的内容:
创业热情跟中国私营部门的大小没有关系。根据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研究员林达·岳的研究报告,1978年国有部门产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超过90%;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称,国有经济产值当前仍占GDP的大约40%。这同样跟开办企业难易也无关。据世界银行《2010年经商报告》称,按开办企业容易程度排名,美国排在第8位,而中国排在第151位(总共183个国家)。而且,在中国做生意并不容易,在这方面,报告将中国排在第89位。相比之下,美国位列第4。
与制度环境没关系。他们认为,中国没有执行合同或保护私人财产的严格制度。而且,根据世界银行的指标,美国在这方面的排名(特别是关于保护投资者)高于中国。美国是第5位,而中国是第93位。
跟雇用员工难易没关系。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美国在劳动条例方面更加有利,特别是在裁员的成本和难度方面。
跟税费没关系。世界银行报告认为美国的税制比中国更好。
从上面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创业比在美国创业有更多的限制和困难,但是,我们的创业热情还是很高的。所以创业热情与私营部门的大小、制度环境、雇用员工的难易、税费等没太多的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创业热情呢?
其次是与创业热情有关的内容:
英国杜伦大学社会学家、《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一书作者杨克明认为,中国的创业比例之所以高,原因在于中国全国上下注重致富。他解释说:“中国人十分渴望过上令人羡慕的物质生活,或许是所有国家中意愿最强烈的。他们总是将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跟别人比较,为此一辈子持之以恒地奋斗。”
由美国百森商学院和英国伦敦商学院共同完成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7)》也支持了中国创业者是受赚钱激发的说法。该报告的数字显示,中国企业家创业是“为了独立”的不到40%,而超过60%的人创业是“为了增加收入”。相比之下,在美国,创业是为了增加收入的占40%多,而将近60%的人是为了争取更大的独立性。
麻省理工学院的斯坦菲尔德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中国人不易被经济或政治上的不利条件吓倒。斯坦菲尔德说:“无论是因为文化还是其他因素,中国创业者再三证明了,他们愿意在一些高风险、很不稳定的环境下开展业务。”
总结斯克特·沙恩教授与其他几位国外教授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更注重致富、改善物质条件,希望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而且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
虽然我们的创业热情高涨,但是,根据其他渠道的数据,在中国的GDP当中,私营企业占50%,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占35%,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的企业占15%。在就业方面,根据2007年底的材料,注册的私营企业超过500万户,在私营企业中就业的工人将近2亿人,但仅占就业总人口的30%。而美国方面,2006年的数据表明,美国私营服务业部门产值已经占美国GDP的67.8%,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65.6%。数据对比能够看出,中国的私营企业数量远比美国低得多,中国人的创业高峰还未真正到来。同时可以看出,中国为数不多的私营企业已经贡献了一半的GDP收入,无论从生产率还是从创造的价值角度衡量,创业者都远远高于大众平均数。目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创业的热情转化为创业成功的智慧和动力,奔向更加成功的未来。
中国人的创业激情不能完全说是致富愿望驱使。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还是有许多民族企业家为了改变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而前仆后继、不遗余力。到了今天, 具备这种精神上的追求的创业者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