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谈王道与佛――回应野狐禅兄(1)

平常道 作者:萧然


宗教势力介入世俗政权也要一分为二,它也和世界上任何事务一样,有一弊就总有一利。这一利就是,宗教势力也可以成为社会稳定甚至民主发展的一种力量,这一力量来自于其对王道的制衡作用。(提要)

野狐禅兄在评论里说:“纵观历史,参禅悟道,多是闲情逸志之人所为之事,于臣,如苏东坡所处的北宋;于君,如魏晋南北朝的佛教盛行。算起来,都算是国家中兴王道治世的一个阶段。想到这,以为萧然师兄谈佛论禅的意义,恐怕也在于此吧。”

野狐禅兄的留言每每引发我思索,只可惜尚不知道此兄是何方高人,从它留言的字里行间,我觉得此兄无论才情还是才气、才华,均该在我之上。

野狐禅说道王道与禅,让我想到王道与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的一些微妙关系,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对王道影响最小的是佛教。

佛教在印度,远没有印度教对政治的影响大。在中国,除去藏传佛教,有点政教合一的味道,而汉传佛教对王道的影响很有限。虽然有不少皇帝,如梁武帝、武则天、顺治、雍正等,对佛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佛教作为一种完整的宗教势力并没有像西方的教会那样,对政权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的确是一耐人寻味的现象。

为什么佛教在其鼎盛时期,可以影响到全民,影响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没有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介入世俗政权?在我看来,佛教自身的组织架构是一个重要原因。

佛教的组织以寺庙为单位,一个寺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组织内部,有严谨的结构,但是走出寺庙,佛教并没有一个把寺庙联合起来的横向的机构。因此,纵使全国有成千上万的寺庙,但是他们互不关联,而且没有等级之分,别管寺庙大小,方丈都是一样的级别,少林寺的方丈是方丈,法源寺的方丈也是方丈,彼此平等。平等当然有平等的好处,但也导致佛教难以形成势力,因为谁也号令不了谁。

而天主教则是一个类似世俗政权的金字塔结构:塔尖是教皇,下面有红衣大主教,和大主教,在下面有主教和神父,可谓等级森严、结构严密。垂直体系便于整合势力。这就和过去一些大的帮会一样,要成气候,一定要有等级,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宗教势力对世俗政权的影响很难衡量其利弊。回过头看,当初西方教廷势力过大时,也一度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比如,教廷烧死科学家哥白尼就是明显的一个坏例子。但是,从更长远看,宗教势力介入世俗政权也要一分为二,它也和世界上任何事务一样,有一弊就总有一利。这一利就是,宗教势力也可以成为社会稳定甚至民主发展的一种力量,这一力量来自于其对王道的制衡作用。

总体而言,今天西方的民主进程快于东方。这绝非只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功劳。如果论思潮,中国早在孟子时代就有“民贵思想”甚至“民本思想”(孟子早就提过“民为贵,君为轻”。当然,孟子的民贵思想的出发点是“君”,这是后话。),但仅有思想远远不够。我认为,西方的民主先进一些,实在与宗教势力分去一部分王权,从而产生某种制衡力不无关系。

仔细分析,东西方的王道其实有很大差异。中国的王道至高无上,不仅讲究“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绝对服从,而且中国的王道是“天授”,皇帝是天子,是“奉天承运”。而西方的王道就则是纯世俗的,没有上帝给它撑腰。因为上帝只给教会撑腰,如果说西方也有“天子”,那也应该是教皇而不是国王。这样,东西方的王道就有了“天壤之别”,一个是天子,一个是人君。

“出身”差异导致利益和权力也大不同。在中国,王权拥有一切。姓赵的当了皇帝,天下就姓赵,所有东西名义上都是他的。而西方不行,你虽然是君,但也是人,和贵族甚至百姓没有本质区别。加上旁边还有和你平起平坐的教廷势力,这就使得王不得不和贵族和教会展开博弈。几百年的博弈下来,产生了影响到后世政权的“圣经”――《大宪章》,这一“圣经”规定了国王与贵族彼此的权力和义务,大大削弱了王的权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