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客观性智慧
人是主观的,但人也有客观性智慧。企业家成为坐标,是对那些具有客观性智慧且能长期将其贯彻、运用下去的企业家而言的。并不是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老板,都可以成为坐标。其原因在于,企业家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利益为驱动的人。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家很容易在一个组织里成为相对没有约束、独揽大权的“土霸王”,很容易对自己“不客观”、“不智慧”,企业办着办着就成了“私人王国”。然而一个“私人王国”要取得华为这样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客观性”在这里指的是对人、对己、对事都是客观的。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客观性智慧就显得格外重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客观性是真正的智慧,至少是智慧的基础。
我们说,华为有一种客观性氛围,应该说这与任正非的这种智慧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客观性智慧”里的“智慧”这两个字当做一种知识。知识人人都可以理解,就像每一个开车的人都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堵车,但这种智慧必须密不可分地与实践、行为联系在一起。
任正非喜欢阅读。我发现不少企业家都有这个特点。以前我的一个办企业的同学偶然知道我在《华为人报》工作后,便向我要《华为人报》、《华为文摘》以及一切华为的企业文化资料。而且,他不是要一份,而是几十份,越多越好。他要把这些资料放在自己公司的阅览室让员工看,要寄给设在全国好几个城市的办事处,让他们看。那时他正处于创业的较早期,正掂量着如何发展壮大,那也正是他崇拜任正非的时期。他老半真半假地开玩笑说:“真希望去华为这样好的公司工作几年,哪怕扫地、看门也行。”很多年过去后,我去他所在的城市,偶然看到当地报纸有一篇报道他的公司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说他的公司是“建材行业的华为”。
企业家看任正非,与我们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知识,他们看到的是一种能够学以致用的智慧。
企业家由于长期、广泛地与现实中的各类具体而微小的事情、问题打交道,很容易迷失在具体的事务之海和算计之中。除非只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否则他们格外需要方向感、经营灵感、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做事的事理与思想支持,以及各类合法性、合理性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