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基础都是发达的文化教育与科技事业,没有这个基础,人类文明就是一句空话。我国农村之所以人口素质低下,主要是受制于落后的教育设施,贫乏的科学技术以及薄弱的文化事业。如何改变这个状况?只有乡镇企业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有了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基础,我厂才得以从一家简单手工劳动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现代规模的出口产品基地。相对地,企业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使企业有能力去从事和支持农村的文教及事业的发展。有些同志担心乡镇企业起步晚、素质差,过高的要求反而会“欲速则不达”,我认为产品种类有主次之分,但产品的质量只有一个标准——优质,农民也应该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文明人”,没有任何理由因为一个“农”字而减少或放弃自己对文化乃至文明的追求。
——1990年10月,《乡镇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石》
背景分析
农民出身的鲁冠球始终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乡镇企业的代言人,他的志向不仅仅在于办好一家企业,更在于通过发展经济彻底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梦想,尽管其道路远比做好企业要艰巨而漫长得多。
鲁冠球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他的事业发展壮大于农村,很少有人比他更了解脚下的这块土地。他的创业伙伴也都是农民出身,正是靠着农民先天具备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急于改变生存现状的意念,才有了万向集团的早期创业。但在度过了早期的创业阶段后,鲁冠球开始有意识地向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转型。随着视野的扩大,鲁冠球时常感到农民队伍素质的历史局限性,传统的小农意识直接影响到万向集团的未来,这又使他内心充满焦虑,因为他深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这种焦虑更多来自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鲁冠球清醒地意识到,乡镇企业的崛起得益于大的时代环境,确切地说,是因为国有企业一直没有苏醒,才给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春天,一旦它们摆脱了机制的困扰,凭借多年积累的软实力,它们将是民营企业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从这点可以看出,鲁冠球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并常抱有谦卑的心态。一方面,他能够正视农民队伍自身的缺陷与弱点,另一方面试图通过自我的提升与再造完成历史的跨越。这种紧迫感几乎贯穿了他创业的大半生。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让农村变成现代化的城市,让现代文明进入农村,这或许正是他事业奋斗的动力之所在吧。
行动指南
与企业所处的环境一起成长,公司才拥有基业长青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