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被称为是“能人经济”,一个好的经营者能带好一家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企业家倒了,企业也就跨了。“能人易折”现象的出现,固然有种种历史的、客观的原因,但真正的病根子还得从“能人”自身去寻找。
——1995年1月,《乡镇企业家需要不断完善自我》
背景分析
鲁冠球的这段话更多是有感而发。多少年来,他所耳闻目睹的倒下的“能人”应该不算少了。应该说这些个人悲剧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据鲁冠球身边的人士称,鲁冠球多年以来养成的一个习惯是,每当一家知名企业出现大的起落,他就会叫人收集好该企业的各种资料,然后将公司高层召集到自己办公室里,一起分析这些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情况。
鲁冠球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是奢侈享受的思想。很多乡镇企业都是白手起家。经过几年、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富裕起来了,过上了好日子。但成功后,有的乡镇企业家就自我满足,认为没有必要再艰苦创业。个别的甚至奢侈享受,生活腐化。创业时的那种改革激情消失了,人生信念、生活理想也都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二是怨天尤人的思想。企业的工作很多,要把企业搞好不容易。特别是企业大了,效益又上不去,部分企业家就可能产生颇多抱怨。上怨政府不照顾,下怨职工不努力,总之是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缺点、找不足。某些人甚至因一点小小的挫折而消极、悲观,再也没有创业时那种从小事做起,从实事抓起的精神。
三是沾亲带故的思想。乡镇企业大多是从手工作坊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往往是老婆、孩子、亲戚朋友一齐上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企业初创时或许具有凝聚力强、好管理的特点,但随着竞争的全方位展开,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必然跟不上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突破这种模式,将无法赢得市场竞争。
四是自私自利的思想。一些人因为社会分配不公等原因,认为企业发展了,自己也应该获得相应较高的收入,但结果却未遂己愿。横向一比,别的企业家富了,自己还处于一般境地,于是心理不平衡。有的人只把眼睛盯在个人收入上,而忘了企业效益,个别的甚至贪污公款,搞回扣,损公肥私,亏了集体,肥了个人,结果是自己的豪华别墅建起来了,企业却垮下去了。
五是居功自傲的思想。这些人总是停留在自己过去的辉煌业绩上,看不到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思想上不接受新知识、新科学,甚至迷信经验、拒绝科学,在新的变化面前仍寄希望于“老经验”、“土方法”,不愿意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行动指南
不要总看别人怎么成功,也要多看别人怎么失败,学习别人的失败等于稳固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