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风口浪尖(5)

投资总监 作者:周倩


“都什么歪理邪说呀?你这话把金融业者的高贵和优雅全玷污了。”

何涣脸色一沉:“现今股市泡沫膨胀,行情异常吊诡,基金经理身处风口浪尖。我会如此粗俗,说实在话,那是因为我心里害怕啊!”

4人气指数

办公室中静悄悄的,敲击键盘的声音显得格外清脆而响亮。豆大的汗珠从何涣脸上淌下,落在手中的文件上,弄湿一行论断:现今市盈率仅50倍,中河煤业低估严重。

何涣放下文件,透过18楼宽阔晶莹的落地窗,市区街景历历在目,街景中间,一个巨大的户外广告灯箱上写有四个大字“海泰基金”。自打六年之前“海泰基金”挂牌以来,这块巨大的广告牌就成了何涣每天不得不看的一道风景,在这个寸土存金的黄金地段,它的存在似乎旨在告诉所有的人:大厦里面的人掌控着数亿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的财富,里面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市场的敏感神经。

五年前何涣滨州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基于对证券投资的兴趣,他进入了滨州证券公司,而且一直在营业部工作。营业部的研究部门需要给客户提供一些日常的投资咨询服务,由于这段投资第一线的经历,何涣深知投资者情绪往什么地方宣泄。

进入证券业后,何涣大量接触彼得?林奇的书,对那部《战胜华尔街》尤为推崇,将其列为枕边读物。林奇1944年生,毕业于沃顿商学院,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者,其后13年复合收益率为29%,这就意味最初的100美元可以变成2800美元。除去回报之外,何涣更喜欢林奇的投资风格,林奇13年间买过上万只股票,许多股票还买卖了多次。林奇始终与成长股投资风格对应,有所谓挖掘“十倍股”一说。何涣经常对朋友说:“对我投资思想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彼得?林奇,很遗憾这辈子不能成为他的学生!”

营业部的工作是单调的,闲暇之余,何涣喜欢上网经营博客,他把研究股市的心得体会都写成博文,与人分享。也许博文透出的思想太新奇,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博客的点击率总在低位徘徊。即便如此,何涣的博客有一位常客多有评论,她就是海泰基金的掌舵人刘忆如。刘忆如很欣赏何涣,不久将他揽入公司,从研究员做起。后来乘着近两年牛市的东风,何涣一路平步青云,一直做到目前投资总监这个职位。

作为海泰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总监,同时也是掌管海泰成长先锋基金的基金经理,何涣今年不过三十出点小头,从他硕士毕业算起证券从业经历也仅有五六年而已。这个年龄就出任基金经理甚至投资总监的要职,坦率地讲,确实令人艳羡。

有关机构统计,截至2007年中,中国整个基金行业共有四百多位男性基金经理,五十几位女性基金经理。这是个不大的圈子,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这几百人牵动亿万投资大众的心。因为这几百人任何一项决策,都可能会让一些人就此腰缠万贯,也可能会让一些人就此一贫如洗。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太容易产生英雄,也太容易导致盲从。投资大众期待基金经理能给自己带来财富,这其中从来不乏盲从者。而何涣很清楚:基金经理也只是普通人,面对金融市场的诡异和变幻莫测,失算那是常有的事。

中国基金行业诞生较晚,基金经理也普遍由受过西方现代金融理论教育的高学历科班出身的青年才俊所占据,平均年龄都在三四十岁之间。刚过而立之年就出任基金经理的实属凤毛麟角,确切地讲,除了几个有深厚背景的海归,像何涣这样的“土鳖”就那么三五个。这中间当然有运气成分,不过金融界是用实力讲话的地方,而何涣是业内相当“黏手”的一位基金经理人。连他自己也不否认,外界对何涣的资产管理水平的辨识度或认同度,远远不及他因机智灵敏、口才便给带来的超人气指数。何涣从不跟随业内其他公众人物人云亦云,也正因为他是极少数敢于说出一些“符合社会观感”的话的基金经理,让他成为“专家理财”饱受质疑之下依然票房不坠的人气王。何涣没有突出业绩,也没出大纰漏,基民喜好度却持续数年不减,这在形象上给海泰基金加分不少。要说公司内部完全没有杂音,也不现实,人都不喜欢看到别人太出彩。但是何涣身段柔软,处世圆融,他常对下属说:“公司上下唯有一体同心通力合作才能创造佳绩,作为投资总监,我要从最低点做起,要将自己放平,趴在地上。难道我为公司效力,还要同事来拥抱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