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磨练,但这种生活教会了他很多东西,并且锻造出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
―――玛莎·朱可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叱咤风云的各国将帅之中,给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最沉重打击的人,在西方却最鲜为人知。最近,作者通过对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的调查发现,关于蒙哥马利生平事迹的传记至少有65部,关于艾森豪威尔的有190部,关于麦克阿瑟的有79部,20多部关于阿兰·布鲁克(大英帝国总参谋长、陆军元帅),30部关于韦弗尔,45部关于巴顿;在德国方面,有8部关于曼施泰因,16部关于古德里安,50多部关于隆美尔。然而,关于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这位曾被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后出任美国总统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赞誉为在军事上击败纳粹德国的各国将帅之中对联合国贡献最大的人―――却只有寥寥3部。
那么,朱可夫这个令西方世界心怀感激的人究竟是谁?
事实上,在西方世界鲜为人知的格奥尔基·朱可夫,即使是在他自己的国度里也销声匿迹了许多年,很少被媒体和公众注意或提及。他在击败希特勒军队的伟大胜利中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在官方历史中被忽视、贬低甚至抹杀。历史学家瓦西里·莫罗佐夫指出,在此期间,官方的不公正对待使得朱可夫在情感上遭受了“极大的创伤”。另一位历史学家维克托·安菲洛夫把对朱可夫的迫害评价为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手下的“政治审查员们的邪恶图谋”。然而,就在俄罗斯重新将17世纪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18世纪的苏沃洛夫、19世纪的库图佐夫等人视为民族英雄的今天,朱可夫(1896―1974)这位备受争议的苏联元帅也在逐渐被视为一名民族英雄。
朱可夫经常被人指责过于严厉……毫无疑问,他的确是这样一个人。维克托·安菲洛夫这样说道:
他确实严厉、苛刻甚至冷酷。为了击溃敌人,他奉献出了全部的身心,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期望他的部队能够勇往直前,不仅仅因为严格的纪律,更多的时候是出于一种责任和义务。1941年11月21日,在罗加乔夫镇争夺战期间,他向第8坦克旅指挥官罗特米斯特洛夫拍发了这样一份电报:“我要求你至少再坚守罗加乔夫镇24小时,不要说你做不到。” 眼1 演
“‘不要说你做不到!’”安菲洛夫说:“从这句话,你可以领略到朱可夫的指挥艺术以及他对于人类心理的准确把握。”
在整个军事生涯中,朱可夫一直因为对部队“过于严格”甚至“过于苛刻”而备受批评。朱可夫坚持要求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必须非常出色地完成。对此,历史学家巴迪亚金强调指出,元帅首先为自己确立了最高和最严格的标准,“这就给了他道义上的权利去要求他人”。在谈到朱可夫事必躬亲的严谨作风时,巴迪亚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进行说明。当时,作为一名年轻军官,巴迪亚金在战后的主要职责是撰写每年一度的战斗训练报告,而后呈送军区司令员(朱可夫)审阅。“我们通常两周后取回那些报告,你简直难以想象……(朱可夫)元帅在报告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注释、评语和指示。而且,他每年都要亲自处理数量惊人的此类报告。”他说,朱可夫从来不推诿任何一项工作,他认为这是他的“分内之事”。
朱可夫极其尊重历史事实。他在苏军报刊《红星报》上曾经这样说道:“时间将会还原所有事实的真相,并将公正地评判每一个人……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你的人民,只有告诉他们事实的真相并为之奋斗!”安菲洛夫解释说:“朱可夫认为,不但要用眼睛观察事实,还要勇于承认事实。例如,在我们抵抗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初期,敌人非常强大,不但准备充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作战经验丰富,在上述方面我们是难以与其抗衡的。他还认为,用‘大溃退’来描述我军在战争初期的表现要比用‘被迫撤退’更为准确和更加符合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