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争夺马马耶夫岗的战斗也异常激烈。9月14日,为了占领这个最重要的阵地,德军第295师发动了猛烈的进攻。9月15日,该师已经摧毁了崔可夫设在马马耶夫岗的指挥部,而且将整个高地置于进攻火力之下。在其左翼,索洛古布上校的第112师以及第9摩托化步兵旅也在殊死搏斗,急需得到友军的支援。马马耶夫岗是一处独一无二的战术战地,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此处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第62集团军左翼和右翼的防御态势,同时能够鸟瞰后备部队的运动以及从东岸运来的补给物资的状况。占领马马耶夫岗,就能够实施精确的炮火攻击,并且指引空军提供精确的空中支援,对伏尔加河渡口发动持续、直接的炮火轰炸,进而重创第62集团军。此外,对于在市区内交战的双方军队而言,马马耶夫岗还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任何一方都不希望对方居高临下对己方行动一览无遗。在崔可夫的回忆录中,他明确分析了马马耶夫岗的重要意义,在回忆9月15日夜间到16日的战斗时他这样说道:“整个夜晚我都在担心马马耶夫岗的命运,一旦被敌人占领,他们就能够控制整座城市和伏尔加河。”
9月16日拂晓时分,崔可夫命令两个团――近卫第13师第42团以及索洛古布上校指挥的第112师第46团――向马马耶夫岗发起冲锋,要求他们不惜任何代价坚守这个至关重要的阵地。经过10分钟的炮火准备,第42团和第46团分别向高地北部和东北部发起进攻。虽然伤亡惨重,苏军还是奋勇地朝高地挺进,但立即遭到德国空军和地面德军的反攻。在斯大林格勒争夺战中,德军持续向马马耶夫岗高地发动猛攻,但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经常发生肉搏战和近距离互投手榴弹的攻坚战。崔可夫发誓“不论发生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守住马马耶夫岗”。然而,就在9月17日,当德军攻上马马耶夫岗时,近卫第13师的阵地开始崩溃,此时的第62集团军危在旦夕,急需增援。
直到9月18日破晓时分,战斗仍然没有任何缓解和暂停的迹象。如同往常一样,以德国空军的大规模空袭为序幕,战斗再次打响。苏军第112师和第42团的残余部队继续在马马耶夫岗展开殊死搏斗。8时许,德国空军突然结束战斗离去,这大大出乎崔可夫的预料。原来,朱可夫已经向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第6集团军左翼发起进攻,德国空军前去增援左翼,试图击退苏军的进攻。9月12日,朱可夫向斯大林提出:“即使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仍然应当继续进攻,此外别无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粉碎敌人,才能使数量优于我们的敌人继续遭受损失。同时,我们将准备一次更有组织、更为猛烈的进攻。”事实证明,这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将使德军第6集团军在1942年11月被团团包围。但在眼下,斯大林格勒的形势要求他们必须采取紧急行动。莫斯卡连科指挥的近卫第1集团军、科兹洛夫指挥的第24集团军以及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第66集团军在32公里长的阵地上对德军第8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发动进攻。进攻有两个目的:一是缓解第62集团军的压力,二是与第62集团军的右翼部队会合。5时30分,经过一阵弹幕射击之后,近卫第1集团军与第24集团军向德军发起攻击,但此时的德军拥有高地的战术优势,苏军炮火攻击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反而是苏军突击部队遭到敌军火炮、反坦克炮与机枪火力的猛烈压制。由于德军以空军为先导向苏军发起协同反攻,苏军进攻部队前进非常艰难,推进极其缓慢,导致苏军装甲兵、火炮与步兵之间的协同能力大大降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苦战了5天,在付出惨重伤亡的情况下,除了暂时牵制德国空军的进攻之外,没有实现任何战术目标。然而,对于崔可夫来说,德国空军停止进攻的6个小时,对于自己是一次宝贵的机会。他请求叶廖缅科提供两个满编师的增援兵力,但只得到了两个旅。崔可夫将第92海军陆战旅部署在左翼的察里察河南部,将坦克第137旅部署在马马耶夫岗的右侧。9月18日18时,叶廖缅科命令崔可夫发动反攻,反攻目标如下:第62集团军必须在马马耶夫岗组建一支不少于3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旅的突击集群,向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发动进攻,全力消灭该地区的敌人。这是一次异常大胆的计划,旨在增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重新发起的进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