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自作聪明,也不把别人当傻瓜(2)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作者:逸儒


愚蠢常常是聪明最好的保护色,说得文雅一点儿,这叫做锋芒内敛。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句话叫做“早出头的椽子先烂”,藏在后面,有时候反而能够走得更加长远。所以,对于喜欢“中庸”文化的中国人来说,我们承传下来的传统基因更倾向于那些深藏不露的人。

这样讲,大智若愚有成为三十六计的嫌疑。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确喜欢把大智若愚当做一种谋略来看待。比如著名的王翦向秦王索要封赏田地、萧何故意贪污受贿的故事,都把藏智(或“志”)当做一种生存策略。当然,这不失为一条非常有效好用的策略,但这并不是大智若愚的真正意义。

若真的撇开那些聪明不谈,做人就是需要傻一些。傻到像《天下无贼》中的傻根,那我们这个世界就真是“天下无贼”的世界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君主采取的“愚民政策”倒是很智慧的。所谓“愚民”,并不是让大家都变成蠢蛋,而是大家都莫要自作聪明,也不要互相耍小聪明占便宜,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本本分分生活,倒真是一个理想社会。

所以,当你不能成为傻根、阿甘时,并不是你很幸运,或许恰恰相反;既然如此,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傻根、阿甘这样的人,我们着实该肃然起敬,好好礼遇。如果说,鲁迅先生认为那些敢于留学的硬骨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那么这些从不耍小聪明、一心只做对的事情的人,就是我们和谐社会的脊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