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2)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作者:逸儒


有位学者曾在自己文章中引用“666”的案例。这位学者看到“666”三个数字,就想当然地认为“666农药”的研发过程有过665次失败的实验,到了666次才得以成功。故此,这种有机农药的名字叫做“666”。

如果说写小说,这种大胆假设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但作为一名学者,遇到问题想当然尔,似乎有点儿说不过去。如果这位学者做点儿起码的求证,翻一翻化学手册或者词典,就知道666的由来并不因为经历了665次的失败,而是因为666的化学成分构成是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氯原子,所以叫做666。

如果说上面这位学者搞错了666来源是因为粗心大意和不严谨的学术态度,那么今天很多人失去“小心求证”的习惯则多半来自对名利的极度渴望。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檀某写了一本名为《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的书,在这本书里,该学者将李白描写成一位类似吃软饭、打群架、混黑社会、梦想闹事挥刀砍人的古惑仔。

而这位文学博士作出这个论断的依据,仅仅是李白诗歌中一些关于酒、侠、歌姬等的描写。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李白崇尚侠士生活,醉心酒剑和江湖,但这并不能说明李白就是古惑仔的唐朝版本。虽然说夸张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但是,违背起码学术良知和基础性尝试的夸张,就不能成为论证他人品格行径的论据。

把李白写成古惑仔,这“大胆假设”的确算是跟认为“大禹是一条虫”不相伯仲,但严谨的令人信服的依据又在哪里呢?这是问题的关键。

故此,我们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把握原则。就算是商业行为,商家还要花费很大精力搞商业调查。因为不去求证,或者不足够细致严谨的取证,“大胆的假设”不但不会起正面作用,反而会促使人们作出错误决策。

任志强,被中国人认为是最被公众仇恨的第二人物(第一是台湾陈水扁),在演讲中享受过美国总统待遇的中国企业家(被听众当场扔鞋子)。

任志强因为喜欢“放炮”,说了些相当不讨好的观点,例如“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之类,导致任志强成为“全民公敌”。

但是整个房地产现状并不是任志强的错,任志强的雷人之语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狂言,相反,任志强的话每每都能够言中,虽然他激怒了公众,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说的又的确是真话。所以,任志强的底气从来都是足的,因为他从来都是用“数据”说话,在媒体面前,他反复强调了这一原则,很多数据张嘴就来。这就是任志强被送上人民公敌位置却依然气势凛然的原因。

任志强的例子,说明“小心求证”过的事情,即使不被公众接受,但仍旧是对的。这,是一个人的底气,一个事物的现实逻辑,也是任何“大胆假设”的最终落地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