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38年 《全民族战争论》

纸年轮:民国以来百年中国私人读本 作者:张冠生


张君劢曾在英国、法国、德国之间穿梭,观察延续了四年的欧洲战场。

读到这本书之前,向来不知一介书生的张君劢居然对军事大有兴致,曾在“一战”中作战场考察、战事观察、战地漫游,后来又译有《全民族战争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起之时,德国报纸有消息说,日本已经与德国结盟,并派军队进攻俄国。德国人听到这消息,很高兴,在大街上见到黄皮肤的人就拥抱接吻。后来日本人通牒德国,要求其交出中国的胶州湾,德国人态度一变,见黄种人就扔石头。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没了安全感,请求中国驻德使馆送他们回国。张君劢当时在柏林大学读书,觉得正处于观察人类战争的大好时机,不妨留在欧洲,见证战事进展。

很快,中国驻德使馆就发给中国学生每人一枚国旗证,以利德国人区别中国人和日本人。张君劢当年留在德国,翌年到了英国,到他1916年回到中国时,耳闻目睹战事将近两年。其间,1915年8月,他在比利时访问了德军首先攻破的要塞城市。是年年底开始,他到英伦停留多半年,曾有观看莎士比亚剧目时遭遇轰炸的经历。

1918年冬,张君劢又往欧洲,在英国、法国、德国之间穿梭,观察延续了四年的欧洲战场。到1919年欧洲休战之时,他参加了法国“导观战地旅行团”,乘火车,坐汽车,什么车都不通的地方就走路。张君劢沿途看满目疮痍,与华工交谈,历兵燹祸患,深有所感,认为“现代战事之繁重,非平日筹划周详,则一旦开战,将陷国家于紊乱,而莫知所止之境”,为此起意翻译德国著名将领鲁屯道夫所著的《全民族战争论》。

该书编者说,“君劢先生为我国研究德国政治经济有数学者。此编由德国原文翻译而出……复得多数军事学家之协助,是于现代国防之知识,与夫战争经济之筹划,以德国老将现身说法之文墨,介绍于国人”。

张君劢翻译该著时,正是国内抗战声浪高涨之际。他真切关心国家命运,觉得主战者传出的声音大都是愤激于敌寇暴行而要拼却一切的情绪,至于应该怎样理性地多方准备和详细计划,却很少听到。他表示,自己翻译这本书,就是希望国人能借此看到现代战争的全部,本着孔子“好谋而成”的教诲,“庶几开战之后,支持日久,可以一雪耻辱而确保吾族之生命焉”。

张译该书,得道多助。编者所说“军事学家之协助”,包括为书的出版写序。

熊式辉序言说:“本书论战争之预备,军火之补充,与夫大战中作战方略之批判,藉张先生之彤管而获,达鲁氏之珠玑。”

蒋百里序言说:“这本书的根本好处,在于对未来的战争性质,有明切的了解,对于以往的失败原因,有深刻的经验。”

汤芗铭对张译该书的评价,在战争之外另有推崇,认为“君劢先生迻译此书,其用意所在,岂仅以灌输军事常识为事,固希望由政治之健康以达于民族之复兴也”。

汤将军看得更远一些,其“民族之复兴”高于张教授的“确保吾族之生命”。汤序写于1937年初,眼光至少看到半个世纪之后,了不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