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措施,和我们今天凭着一种思想: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来正方针政策是不同的。(注:《回忆录》对此段的以上几句删去)一个部长的任免,关系到他这个部的一切行动,例如“美育”的提倡,是以蔡元培为首的,所以他当部长,就在部内设“夏期讲演会”,要鲁迅讲述“美术略论”,其实也不过做些美术的启蒙工作而已。首次在6月,“听者约三十人,中途退去者五六人”。到7月5日第三次讲演的时候,鲁迅如期赴会,而“讲员均乞假,听者亦无一人”了。原来7月2日蔡总长第二次辞职的消息已被众知晓了。到7月12日,《鲁迅日记》写着很愤慨的字眼:“闻临时教育会议竟删美育。此种豚犬,可怜可怜!”这就是主持教育会议的人也不再考虑美术的必要了。到7月15日果然揭晓出来:“下午部员为蔡总长开会送别”的例行敷衍的表示一番,至于内幕如何,历史家另有考证,这里不细说了。《鲁迅日记》上写出“不赴”二字,以表示自己的态度。至于拿现在的眼光评衡美育问题,则在今天来说是有待商讨的,不过鲁迅从少至长,爱好美术,自己颇有领会,为文学艺术中的一面,亦觉不可厚非,然当时的执掌教育行政的人们,则除了蔡元培,其他更不必与语了。
从五月至岁末的书账后面,鲁迅有如下的感慨系之的对购买书籍的意见:“审自五月至年暮,凡八月旬,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古董惟大力者能致之耳。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尚复月掷二十余金,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悦,亦可笑叹人也。”
到了1913年,鲁迅还是在公余之暇,承隙读书。这年所看的书相当广泛,如诗话、杂著、画谱、杂集、丛书、尺牍、史书、汇刊、汉书补、墓志、碑帖等,大约是博览的性质。因多属古籍的阅读,所以自己晚间乘暇又从事校订工作,这年一月间就记着“夜以汪氏、孙氏两辑本《谢承书》相校尽一卷”,到了3月5日又记着“夜大风,写《谢承后汉书》始”,直至同月27日才在日记里留下一行“写《谢承后汉书》毕,共六卷,约十余万字。”28日夜就又“写定《谢沈后汉书》一卷。”29日:“夜写定《虞预晋书》集本,”至31日:“夜写《虞预晋书》毕,联目录十四纸也。”到了9月7日,又见他夜里工作:“夜写《石屏集》序目毕。”在10月15日,他对《嵇康集》的校勘工作开始了:“夜以丛书堂本《嵇康集》校《全三国文》,摘出佳字将于暇日写之。”到19、20两天的晚上都是校《嵇康集》,20日晚且记着:“夜校《嵇康集》毕,作短跋系之。”至于他校了之后什么时候“写”《嵇康集》的呢,日记中未有明确记录,只于12月19日的夜里记上一笔“续写《嵇中散集》”,则是在这之前已在进行工作,直至同月30日:“夜写《嵇康集》毕,计十卷,约四万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