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忍耐与意志(1)

自己拯救自己 作者:(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导语:

锲而不舍贵在罕有的坚忍和耐心。这种弥足珍贵的耐心是一切快乐和力量的源泉。耐心和幸福如影相随。

——约翰·拉斯金

从制陶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陶器制作是一个最需要恒心和意志力的行业。陶器史上就有许多锲而不舍的人物,这里仅选取三个最打动人心的人:法国的伯纳德·帕里斯、德国的约翰·弗雷德里克·伯特和英国的乔西亚·韦奇伍德。

很多国家在古代就开始制造陶器了,但真正懂得陶器上釉术的国家则是凤毛麟角,其中古老的伊特鲁里亚人早就掌握了这门技术,在古文物收藏馆,还可见到这样的彩陶样品。但是这门技术不幸失传了,直至最近才重现人间。

现在看来,这种上釉术是由摩尔人传承下来的。在奥古斯都时代,一个陶瓷花瓶的价格与同等重量的黄金价值不相上下。1115年比萨人占领马约卡岛时,曾发现那里的摩尔人懂得上釉术,并且有一批摩尔人制造的彩陶被保存下来。比萨人抢走了摩尔人大批精美的陶瓷盘子,把这些“胜利品”镶置在比萨教堂古老的墙壁上,至今犹存。两个世纪后,意大利人开始制作彩陶仿制品,根据摩尔陶器制作地命名为“锡釉陶”。

帕里斯:一个“歇斯底里”者的传奇

有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对帕里斯来说,再多的指责、侮辱和嘲弄都不值一提了。他现在只是耐心等待机会,等待他的发现投入到实际生产的那一天。

——斯迈尔斯金言

彩釉技术在意大利重获新生,要归功于佛罗伦萨的雕塑家卢卡·德拉·罗宾。瓦萨里称罗宾是一个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的人。他整天拿着凿子精雕细刻,到了晚上仍然不顾白天的劳累练习画画。当他工作到深夜的时候,为了避免双脚冻僵,他就拿一篮子刨木花放在地上,把脚伸进刨木花里取暖,然后继续画画。

瓦萨里描述卢卡工作时的情形说:“我真是惊呆了。他对艺术着迷到这种程度,甚至忘了冷暖饥渴;那些整天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贪图享乐的人,是无法取得任何成就的。因为荣誉不是在睡觉中获得的,需要热忱、专注和不懈的努力,这才是获得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尽管卢卡勤奋工作,但靠雕刻赚到的钱仍不足以支持他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因此,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也许能找到一种比大理石更光滑更便宜、做雕塑模型时必须用的材料。

从那以后,卢卡尝试用黏土制作模型。为了使模型经久耐用,他给模型涂上涂料并烘干。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如果将一种特殊材料涂在黏土上,经过高温烤制,能变成永不褪色的釉彩。后来,他深入研究,在涂料中加入色彩,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陶器的精美程度。

卢卡的作品迅速驰誉欧洲,他做出来的样品在各地热销,很多被卖到法国和西班牙。那时,粗糙的褐色水罐和瓦罐几乎是法国唯一可见的陶制品,直到帕里斯的作品出现,这种情况才随之结束。帕里斯就是那个辛苦实验多年、战胜无数困难,最后得以征服命运获得成功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