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差异(2)

社会学与生活(第11版) 作者:(美)理查德·谢弗


20世纪60年代晚期,一个普遍的亚文化在美国出现,这是由一些觉得社会太重物质、太科技化的年轻人所形成的。这个团体包括政治激进分子?“脱离”主流社会制度的“嬉皮士”。这些年轻男女唾弃社会上对物质无止尽的追求,比如,累积愈来愈多的车子、愈来愈大的房子和无穷无尽的商品。相反地,他们希望能处在一个更具人道精神的社会,比如,分享、爱、与环境和平相处。这股亚文化反映在政治上,便是反对美国卷入越战,并鼓励美国年轻人拒绝征召。(Flacks 1971;Roszak 1969)

当一种亚文化很明显且刻意地反对主流文化的某些方面时,这种亚文化被称为反文化(counterculture)。反文化一般都在年轻人中兴起,因为他们涉入现存文化程度最轻。多数情况下,一个20岁的年轻人比?个依照主流文化形态生活了60年的人更易适应新的文化标准。(Zellner 1995)

自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之后,美国人才认识到,在他们的国家里存在着一股由恐怖主义团体所构成的反文化潮流。居住在北爱尔兰、以色列、巴基斯坦和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的人,也都感受到这种反文化。恐怖主义分子在世界上的组织,不尽然一定是由外国人支持的,有时候,对自己国家政策失望的人,也会采取暴力方式。

文化震撼

当人们处于一种陌生的文化中时,假如他感到失去方向、不知所措、不适应,甚至害怕,那他可能正在经历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举例来说,假如一个美国公民在中国的某些地方旅游,且想品尝当地美食,他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这道特别的菜肴竟然是狗肉。类似地,一个来自严格伊斯兰文化的人,当第一次看到美国和欧洲普遍存在的撩人服饰和对情感露骨的表达时,他可能也会感到震惊。

某种程度上,我们会把社会中的文化习俗视为理所当然。因此,当我们意识到其他文化和我们文化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时,我们常常会觉得惊讶而且困扰。事实上,我们觉得很奇特的习俗,在别的文化中,可能既正常又适当,而我们的民德与民俗在别人眼里,也可能是诡异的。

族群中心主

许多日常的陈述都反映出,我们认为自己的文化最好。我们用诸如“未开发”、“落后”和“原始”这样的词来描述其他社会。“我们”所信仰的是宗教;“他们”所信仰的是迷信与神话。

人自然而然地会用自己文化的观点来评价其他文化。社会学家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 1906)用族群中心主义(ethnocentrisim)一词来表示,认为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应作为规范,并表示自己的文化优于其他文化的倾向。族群中心主义的人认为,其族群是定义文化的中心,而所有其他文化则偏离了“常轨”。

最?,族群中心主义的产生使美国在伊拉克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变得复杂。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美国的策划者假设伊拉克人将会像“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一样适应一个新形式的政府。但是,伊拉克文化并不像德国文化和日本文化那样,伊拉克人对家庭和家族的忠诚被置于爱国主义和维护共同利益之上。一个国家近一半的人口,甚至那些居住在城市的人们都选择近亲结婚,所以公民在政府和商业贸易中都倾向于支持自己的亲属。那为什么还要信任来自家庭以外的陌生人呢?西方人批判伊拉克的裙带关系,对于伊拉克人来说却是一种易被接受的、值得钦的习俗。(Tierney 2003)

冲突理论家指出,族群中心主义的产生是为了贬低别的族群,并且让别人没有获得公平的机会。而功能论者主张,族群中心主义的存在,是借由提倡族群优越以维持机械团结感。借由贬低别的国家与文化,可以强化我们的爱国意识,并且证明我们的生活方式优于其他文化。但是,这种社会稳定却伤害了其他民族。当然,族群中心主义也不仅限于美国人。来自非洲文化的人会非常惊讶,美国小孩对父母竟然会如此不尊重;印度人一定会对美国人把猫和狗养在室内感到反感;很多阿拉伯和亚洲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者士认为,美国是?败、堕落而且注定要毁灭的。在这些人心中,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文化优于美国文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