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说的每一件事都极具说服力,真不知这是无心之举还是刻意为之。厄尔讲故事时总会穿插那种适合做图片说明文字的、铿锵有力的短句,这似乎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他能描绘出一幅有关泰格并附有说明文字的画面,他也知道该如何弥补泰格在表达能力上的不足。
尽管只有16岁,泰格也已经很神秘了,至少媒体是这样认为的。他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在应对记者时表现得非常老练,总是惜字如金,俨然一个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士。他很早以前就认定自己不喜欢接受采访。他从未有过粗鲁或不专业的表现,但他简短的回答会使记者们觉得他不愿意或不能够真正敞开胸怀,向他们吐露他的真实情感。尽管只有16岁,泰格已经掌握了“打官腔”这门艺术:回答问题时老生常谈也好,陈词滥调也罢,只要不让记者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即可。在采访泰格时,记者们很难让他说出以“我”开头的句子。相反,他总是会说出一些大而化之的笼统话,比如说谚语或者孔夫子的言论,从而对实质内容避而不谈。
“我会成为高尔夫球坛的迈克尔·乔丹的。”泰格对汤姆·库尼夫说。在之前几周,他已经对着数十名记者说过无数次这样的话了。这种颇富感染力的重复“战术”逐渐成为泰格的一种习惯,并将贯穿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他会选择一种说法,然后会一遍又一遍地向记者重复这一说法。他似乎是有意选择某种不会招致反对和批评的说法,并将此传播给新闻界的每一个人-相当于一种口头的新闻发布。没有人会被排除在外,但也没有人能够刺破泰格的“盔甲”。
1991年的那次采访,泰格和汤姆谈了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中,汤姆问了泰格许多深入尖锐的问题,以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泰格从事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动力。泰格一如既往地含糊其辞。他不是有意冒犯对方,他只不过是一个少言寡语的16岁少年而已。在这次采访中,泰格本来是保持着他的一贯风度的,但当汤姆触及泰格以往所遭受的歧视这一话题时,按照汤姆的说法,“他立刻来了精神,终于有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