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劫持,屡建功勋(9)

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 作者:毕洪业


行动前3个星期,匪徒们开始按计划陆续离开车臣,出境方式包括:化装成老百姓合法出境、偷越封锁线、绕道国外等等。这些人一到莫斯科,即得到车臣地下组织的接应,迅速“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根据俄当局的事后调查,发动此次人质事件的车臣匪首巴拉耶夫早在袭击开始前两个月,就从俄罗斯南部坐火车秘密进入了莫斯科。而他手下的部分“寡妇军”成员也在10月初搭乘长途汽车,从与车臣接壤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进入了莫斯科。从被打死的车臣“寡妇军”成员身上搜出的车票证明了这一点,俄警方甚至已经顺藤摸瓜追查到了这辆挂着达吉斯坦牌照的车子。除他们之外,其他的车臣绑匪可能是从俄全境各地向莫斯科汇集的。

目前在莫斯科生活着十多万车臣人,主要以经商为生,控制着当地的―些集市。由于各种原因,在莫斯科的车臣人形成了一个很大程度上由犯罪团伙控制的封闭的小社会。这个小社会组织严密、纪律森严,主导其运转的是车臣传统的宗法制度,而不是俄罗斯法律。尽管它长期存在于莫斯科,但安全部门却渗透不进去,根本无法安插“卧底”,因此,对其知之甚少。来到莫斯科的绑匪一进入这个小社会,就如老鼠进了洞,安全部门很难掌握其踪影。必须承认的是,车臣绑匪处心积虑地部署还是非常有效的。直到人质事件发生之后,俄警方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

近年来,俄当局虽高度重视反恐工作,但对匪徒在大城市,特别是首都地区制造大规模恐怖事件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防范措施亦不得力,形成“灯下黑”。车匪为在首都绑架人质,进行了精心策划和长期准备。此前,已在莫斯科地区制造了数起恐怖事件,但并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此次恐怖分子在安全部门的眼皮底下集藏了大批武器,数十人从千余公里外的车臣地区分批秘密潜入莫斯科,后又多次混入剧院踩点侦察,安全情报部门事先竟毫无察觉。这既表明俄当局对反恐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也暴露出有关职能部门在首都安保方面存在较大疏漏,特别是对枪支弹药和爆炸物缉查不力,反映出情报部门缺乏有效手段及时获取有关车匪重大恐怖活动的情报,对恐怖分子中的重点头目侦控不力。

到10月23日,匪徒一切准备就绪。当晚21时许(北京时间24日凌晨1时),巴拉耶夫率领40多名车臣恐怖分子,携带机枪、自动步枪、手枪和爆炸物,乘坐4辆汽车来到“戏剧中心”,迅速冲入剧院,按事先部署控制了剧院的各个关键位置。当时剧场内正在上演一部关于飞行员生活的戏剧,第三幕刚刚开始。突然,几名身着迷彩服、手持武器的蒙面人冲上舞台,将不知所措的演员推到一边,并向空中鸣枪,随即喊道:“你们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吗?我们是车臣人,都不许动!”

在劫持发生之际,剧院内的观众、演员共有近千人,其中60多名外国人。开始时,许多观众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起巨大劫持行动的开始,还以为是演出中临时加上的闹剧,然而听到了真正的枪声后才如梦方醒。当绑匪冲上舞台后,一些机灵的观众和演员乘乱跑出剧院。稍后,绑匪为了向公众显示其“善意”,又释放了十几名儿童和妇女,当晚,总共有150余人脱险,但被扣在剧院中的人质仍有800多人。

现场有观众打手机报警。附近的治安警察和特警部队接到报警后迅即赶往剧院,并与恐怖分子发生交火。一名恐怖分子受伤,人质中的一位医生为其包扎了伤口。恐怖分子喊道:“我们全身绑着炸药,还在楼里布设了炸药,如果你们不停止攻击,我们就炸毁剧院,跟人质同归于尽!”现场警察感到事态严重,于是停止进攻,向上级报告情况,请求支援。

在3天的劫持行动中,绑匪使用了心理战术对付人质,进而逼迫联邦军队动手。例如,绑匪强迫人质在剧院的桌子上反复做“起来和趴下”的动作,并且,寻找性格软弱的人质先下手,不断摧毁人质的心理承受力。突击行动结束之后,俄罗斯军方宣布,在绑匪中确实有一位懂得心理学的人,他曾经参加过车臣非法武装以前劫持人质的行动,在这次劫持行动中,他为匪首巴拉耶夫在对付人质方面出了一些主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