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SMART法确定目标(8)

卓有成效的八大自我管理工具 作者:王学峰


我们知道,分解目标的过程是由将来到现在、由高级到低级、由大目标到小目标,一步步向后推的。而检查目标的过程则与分解目标的过程恰恰相反。这也是最高效的程序。实践表明,检查多杈树分解是否完全充分,只需从叶子到树枝再到树干,按照倒序的顺序推理、分析、自问:如果这些小目标均达成,那么大目标一定会达成吗?如果分析结果为“是”,表示分解是完全的充分的;如果结果是“不一定”,则表明所列出的现有条件——即小目标,还无法满足“充分”这一要求,需要查寻并补充被忽略的“树枝”,也即小目标。

多杈树分解目标法是一个极具使用价值的分析问题的工具。任何复杂的问题都能借助于它来分析、化解,最终演变成若干个越来越简单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想将多杈树分解法驾轻就熟,你需要不断练习。多加练习,定能熟能生巧;多加应用,定能得心应手。至此,我们要再次提醒,画多杈树的核心技巧就是不断地自问:达成该目标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能否保证该目标必定会达成?严格遵循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即可描绘出一棵系统周密、可操作性极强的目标多杈树,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必将大大增加。

然而,将目标多杈树式完全分解后的“树叶”我们一定能摘得到吗?如果我们轻而易举地摘到“树叶”是否就意味着成功?面对这些问题,相关人士给出了两个目标评判标准,以此来避免因目标太大遭受失败的挫折,也勿因目标太小浪费时间和潜能。运用这两个目标评判标准的先决条件是目标多杈树已完全分解。

·目标评判标准一:目标分解完全后,单位时间无法完成“树叶”所显示的工作量,表明该目标太大。此时,如果检查疏漏,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即使条件再充分、完全,其结果也只能与目标的初衷南辕北辙,渐行渐远。

·目标评判标准二:目标分解完全后,单位时间可轻易完成“树叶”所显示的工作量,表明该目标太小。

比如,某先生参加工作后订立了这样一个奋斗目标:以李嘉诚为榜样,三年内收入过亿元。多杈树分解的结果显示,要达到这一目标,他每天需要摘取的“树叶”量到了几乎令人疯狂的地步:每天需要打2万个电话,拜访500个客户,看50本书,等等。显然他的这一目标已严重脱离实际。痛定思痛,该君重新订立奋斗目标:四十岁时确保薪水翻一番。多杈树分解的结果表明:只要单位不炒他鱿鱼,他每天只需要确保自己准时上下班就行。因为随着物价上涨,他无需做任何努力,薪水自然而然会翻番。这表明,该目标太小。

某咨询专家曾把对分解目标的检查,比喻成“一个长长的走廊”,要注意许多问题,并要一步一步仔细给予解答。比如,自身条件有哪些?潜在的辅助条件有哪些?实施过程中,这些条件的可操作性会不会变弱?如果变弱,将有谁来替代?出现变弱的是环境方面的问题,还是自身问题?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