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海盗一手拿着战斧,一手提着天平,像一剂针灸一样疏通了西欧僵化的商业关节,推动了商业复苏。
在中世纪一个温暖而潮湿的日子里,英国北海岸的一个修道院惨遭洗劫。所有的财宝被洗劫一空,修士们纷纷倒在血泊中,整座修道院在熊熊烈火中燃烧。紧接着,附近的居民区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随后是爱尔兰、马恩岛。在血与火的海洋中上千人失去了生命。酿造这些惨剧的是来自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维京人,也就是俗称的北欧海盗。
第二章 走出中世纪
维京人生活在1 000多年前的北欧,即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维京”这个词在北欧的语言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从公元780年开始,维京人越来越多地外出活动。他们主要偷盗牲口和谷物,也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财宝。他们驾着龙头平底船魔术般地突然出现在海面上,直接冲上海滩,一小队强悍的维京战士迅速冲进附近的庄园或修道院,凡进行反抗的人都被杀死。他们取走珍宝,烧毁房屋,劫走家畜,俘虏女人和壮男子作为奴隶。很快地,维京战士又回到船上,像来时一样,立刻消失在浩渺的大西洋上。西欧的居民深受其害,将维京人视做蛮人、冷血的战士。
到了公元9世纪,北欧海盗的血腥侵略从没有计划的结伙偷袭,发展成一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维京战士用闪电式的突袭和极具杀伤力的强攻来实现他们毫无止境的野心,而且范围更为广泛,往西到达冰岛、格陵兰岛,甚至到达了美洲的梅多湾,往南则到达了北非的内科尔。“上帝啊,保佑我们逃过北欧人的暴行吧!”这句广为流传的祈祷辞描绘了生活在西欧近海城市的人们几近绝望的心情。
然而,在北欧海盗野蛮血腥的劫掠中,却不乏幽默感地隐含着历史转折的契机。曲阜师范大学的学者陶永新认为,中世纪西欧的商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复兴,这些粗鲁的海盗们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战斧变天平
据研究,北欧海盗冒险的动力源自对财富和荣誉的无尽追求。在8世纪末期之后的一个多世纪中,海盗们战果辉煌,掠获甚丰。他们甚至迫使西欧那些高傲的国王们老老实实地缴纳赎金换取和平。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70 700镑银币和600镑金币被兴高采烈的海盗们带回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当时西欧商品经济萎缩,货币短缺,这个数额令人咋舌。另外,掠获物中还包括粮食、毛皮、蜂蜜等物产,甚至还有奴隶。
面对征掠而来的巨额财富,北欧人首先当然是大肆挥霍。他们对征掠来的金银毫不吝惜,尽情购买丝绸、香料、珠宝等奢侈品,制作胸针等工艺品,并将它们赠与侍从、遗给子孙或者养女人。但是在西欧先进文化的昭示下,这些野蛮海盗的生活观念和生产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愈来愈多的人转向经营工商业。对北欧人来说,放下战斧与拾起天平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当意识到可从抢劫的物品中获利时,他们就在市场上将其出售。公元10世纪以后,随着征掠活动的减弱,北欧人逐渐由海盗转化为商人。
海盗在国外劫掠的财富量越大,对国内贸易的推动越强。由海外涌入的金银首先刺激了北欧毛皮和琥珀商业的发展。据说,为了满足西欧、穆斯林东方对毛皮、海象牙的需求,北欧商人曾冒险到北极附近寻找货源。掳掠聚敛的金银财富也同样吸引着来自欧洲和东方的商人,他们携带各种各样的商品涌入斯堪的纳维亚。在比尔卡市场上,香料、丝绸、毛织品、葡萄酒、玻璃、金银饰品和青铜工艺等商品琳琅满目,为了获利北欧人甚至还向阿拉伯人提供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