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莎士比亚真正身份的怀疑是从1700年开始的。当时有个非常有学问的僧侣在莎士比亚家乡附近搞研究。他尽全力找寻一切与莎士比亚有关的东西。他一次又一次下乡,包括到邻近的村里收集材料,却几乎总是无功而返,找不到任何有用的资料。在莎士比亚的出生地,那里的人们对这个人根本不了解。关于他的年轻时代,抑或退休之后在镇里的日子,根本没有任何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连小学时的事也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寻,可谓一无所有!
这个小镇枯燥无味,镇上的村民大多是文盲,说的都是非常乏味又几乎令人听不懂的方言。莎士比亚的父母也都是文盲,签名时还要画蛇添足地加上个X字母。村民们把垃圾随便扔到马路上,镇公所的人怎么劝阻都不见效。路边的排水沟整日“臭气熏天”。镇上唯一的学校只有一个教室,连一本讲语法的书都没有。这里实在不像是一个孕育伟大文豪的地方。
今天,经过300多年的研究,人们仍未发现任何记录表明莎士比亚写过任何东西,没有手稿、诗、信、日记或任何出自他本人的文件。莎士比亚由律师口述的遗嘱中也没有提到他的文学遗产以及由谁来继承的问题。
英美文学界很多响当当的人物都对莎士比亚的身份表示质疑。卓别林、狄更斯、爱默生、弗洛伊德、惠特曼、乔依斯、哈代都在此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为此曾发表了长达四大页的文章,题目就是“莎士比尔不是我们知道的莎士比亚”。
挥动长矛者
今天我们给莎士比亚冠以“剧作家”的桂冠,其实所谓“剧院演员”和“写剧本的”当时并不被人瞧得起,属于“下九流”。有才华的贵族离宫廷越近就越不能公开自由写作,更别说出版。当时英国对此派专人控制和审查,所以也许莎士比亚是某个爱好文学的贵族的掩饰身份。于是人们开始在15世纪的英国贵族中寻找“莎士比亚”,其中人气最高的是“培根”。
我们对于培根的了解一直局限于他是一个哲学家,对近代唯物哲学及科学的思想方法曾有过重大贡献;他还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后来成了人尽皆知的格言。他出身贵族,父亲是伊丽莎白时代的掌玺大臣。不过很多人认为,培根实际是史学界公认为英国历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自称自己终身未嫁、一生保持女儿身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私生子,由于母子关系一度紧张,加上皇室也不希望伊丽莎白承认这个孩子,所以一直没有公开。
培根和朋友曾在英国开过一个剧院,叫环球剧院,真正的莎士比亚其实是这个剧院的演员。不便于发表宫廷戏剧的培根便借用了莎士比亚的名字,并把剧本创作所有的收入都给了他。培根显然知道自己与伊丽莎白女王的关系,这在他的名著《哈姆雷特》以及十四行诗中都有隐晦的表达。
培根年轻时曾经建立了一个崇拜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秘密文学社团。雅典娜深入人心的形象是:头戴盔帽,右手执掌知识长矛,随时准备击打掌管无知的毒蛇。她被认为是“挥动长矛者”(Shaker of the Spear),正向无知展开一场“隐形”战争。
他还独创一套加入社团的仪式,要求所有加入者必须行此仪式:头戴盔帽,手执长矛,以此宣誓为全人类的进步进行“隐形”的征战,长矛代表手中的笔,表示将挥动知识之矛击打掌管无知的毒蛇。这个小团体的领头人物是“ShakeSpeare”——挥动长矛者,发音与“莎士比亚”正相吻合。这个挥动长矛者就是培根本人,他认为自己是雅典娜在人间的代表。
这个小团体中的很多人都是优秀的剑桥大学毕业生,后来成为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秘密文学活动的核心人物。他们隐姓埋名地创作着,用莎士比亚的名字发表出来。正是他们将英语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改造,他们引入大量的法文、希腊文、德文和拉丁文的词根,造出非常非常多的英语新词,推动英国走向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
文学是美妙的,文学背后隐藏的故事也同文学本身一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