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有时候看起来就是这样简单。仅仅是木料问题,就决定了世界海上力量的格局,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明清时期的中国失去了成为海上民族的机会。
提起中国明清以来的海上力量,人们常常扼腕叹息。的确,中国古代海军实力之强,一度令世界各国望尘莫及。明朝万历年间,强大威武的中国舰队曾经在郑和的率领下向西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甚至绕过了好望角。而著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的远航在郑和下西洋90年之后才姗姗来迟。
第三章 大航海时代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第七次远渡重洋之后,明王朝的海上远征戛然而止。从此中国的海上力量开始全面萎缩。而西方的航海探险活动恰好在这个时期蓬勃展开。随着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新大陆,西方的海上扩张拉开了序幕。终于有一天,殖民者的坚船利炮出现在了中华帝国的海平线。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开始了。
很多人都认为是明清两朝的统治者思想过于保守,缺乏进取意识,这才放弃了海上的优势,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广袤的亚洲内陆。然而中国人民大学的张世明教授却提出了一个观点,在木制舰船的时代,决定海军命运的很可能是森林。
清朝海军与森林一起退化
其实无论明朝还是清朝,都相当重视海上国防力量的建设。在清朝水师里,各种功能各种用途的战舰都有,非常全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潜水艇和航空母舰,现代海军的船种清朝海军都已经具备了。
18世纪时,清朝在浙江宁波和温州等地兴办了造船厂,打造海上战船。这些造船厂无论工艺还是用料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所以造船质量很高。对战船的使用和修理也有明文规定,每三年小修一次,每五年大修一次,使用十年之后就要拆卸重造。
然而与明朝海军全盛时期相比,清朝海军舰船的规模已经有些退化了。这跟中国沿海地区森林的退化有很大关系。造船材料的匮乏使这些造船厂难以充分施展拳脚。
浙江本来具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但是由于长期砍伐,森林面积大幅度缩减,特别是杭州湾两岸和浙东沿海尤其如此。明朝的时候,浙江造船用材已经相当紧张,到了清朝造船专用的樟木都很难找到,政府甚至把老百姓栽种在坟墓上的樟树都砍来造战船。
温州船厂先是到深山里寻找木材来源,后来深山里的木材也砍伐殆尽,就只好四处采购,最远甚至到厦门去购买国外进口的木材。结果导致造船的成本大大增加,每造一条船就要花费上千两银子。这令政府很难承受,最后只好将造船厂关门了事。
清政府又在福建开办船厂,可是帆船用的桅杆都得从外国购买,后来不得不停工。因为缺乏木料,广东开办的船厂只能修造一些在内河中巡逻的小型船只。
所以说,明清海军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可能不是因为他们缺乏进取心,而是找不到足够的木材造船。缺乏战舰的清朝海军连守卫自己的沿海都很困难,更不要说进行郑和下西洋那样的海上探险了。于是,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进犯时,只能在海盗面前逞威风的清朝海军便拱手将制海权让给了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