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噩梦

偷窥社会学家的书桌 作者:笑阳


周润发、李连杰、成龙到了好莱坞之后全都变了个模样,那就是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人。

2007年,好莱坞大片《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吸引了中国观众和众多海外华人的关注,因为香港影星周润发将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一个海盗。可是看过电影之后,华人却大失所望,甚至深感受辱,因为发哥的造型实在太难看了:秃头纹面,眉毛粗黑,指甲长长,好像鲶鱼一样的胡须,衣服也是似是而非好像中国字的大袍大褂。

其实发哥的这个造型并不是《加勒比海盗》的导演突发奇想,而是脱胎于上世纪初美国电影中最著名的一个华人形象——傅满洲博士。

神秘邪恶的傅满洲傅满洲系列小说最早出自英国作家萨斯·罗默之手。1913年,罗默出版了第一部傅满洲小说《神秘的傅满洲博士》,讲述了一个白人英雄紧急追踪来自中国的“恶魔”傅满洲博士的故事,一下子畅销英美。从此,有关傅满洲的邪恶故事便在广播、戏剧和期刊中广为流行,吸引了数以百万的读者与观众。

罗默关于傅满洲的小说一共有13部长篇、3部中篇和1部短篇。在每一部小说中,罗默总是以这样的描写加深读者对傅满洲的印象:“试想一个人,高高的,瘦瘦的,像猫一样不声不响,肩膀高耸,长着莎士比亚的额头、撒旦的脸,脑袋刮得精光,细长的、不乏魅力的眼睛闪着猫一样的绿光。他集东方人的所有残忍、狡猾、智慧于一身,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动一个财力雄厚的政府所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试想那样一个可怕的人,你心中就有了一副傅满洲博士的形象。”

1929年,好莱坞开始把傅满洲搬上银幕,一共拍摄了14部,使之与福尔摩斯、人猿泰山、超人、007等形象一道,成为美国社会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这些系列电影中,傅满洲的主要活动便是施行谋杀与酷刑。他发明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谋杀方式。诸如利用毒蛇、蝎子、狒狒等动物或利用高科技手法配制的毒药,而所有这些谋杀手法又都带有明显的所谓的“东方的野蛮色彩”。他总是幽闭在自己的黑暗世界中,策划种种邪恶的勾当。他周围总是聚集着一群爪牙和帮凶,随时听候差遣,傅满洲由此也成了邪恶世界的主人。他不仅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而且精通中国古代的炼丹术,东西合璧的智慧使他具有超人的能力,经常是在这部片子中遭到惩罚死去,又在下一部电影里奇迹般地复活,从而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惊险罪恶的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两国成了反抗法西斯的盟国,“傅满洲”因此停拍。但“二战”结束后,冷战揭幕,中美关系布上阴霾,“傅满洲”再次复活,并以更邪恶和恐怖的面貌出现,四处捣乱。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傅满洲博士”才完全被好莱坞放弃。有人说,“傅满洲博士”在好莱坞的时起时落,就像中美关系的一个晴雨表。

彬彬有礼的陈查理不过好莱坞电影里的华人也不总是“傅满洲”式的恶魔,这便是美国作家比格斯创造的东方福尔摩斯——“模范少数族裔”侦探陈查理。陈查理所代表的是这样一类美籍华人:谦卑、守法而又不失精明,对美国社会忠心耿耿,但他的容貌举止仍旧与美国白人明显不同。“这个人很胖,可走起路来却步履轻如女人,他生着孩子般的圆脸,白净的皮肤,短而密的黑发,斜挑的眉头,上吊的双目,他从奈佳小姐身边走过时,谦恭而彬彬有礼地向她鞠躬致意。”

从1926年到1949年,美国有4家电影公司拍摄了49部以中国侦探陈查理为主角的系列影片,其时间跨度之长,规模之大,大概只有日后的《007》系列可与之媲美。陈查理头脑聪明,屡破奇案,不断挫败各种犯罪团伙和黑色势力。与那些孔武有力、说着粗口、依靠拳头加手枪的美国侦探不同,陈查理穿着讲究、彬彬有礼,破案时从来不带武器,完全是凭借过人的机智化险为夷。他从来不向白人展示愤怒、受挫感与不快,似乎是一名清心寡欲、安于职守、被白人社会所首肯的“模范分子”。他对白人主人公鞠躬与道歉的谦和态度,象征性地暴露出他试图取悦于白人的姿态。不仅如此,陈查理在剖析案件时语言幽默,还常常引用孔子等中国古人的名言。当时,陈查理式的英语在美国广为流传,类似“孔子曰”这样的说法成为美国人争相使用的流行语。

考虑到当时充斥在美国影片中的各种华人负面形象,陈查理可以说是好莱坞银幕上为数不多的正派的中国人形象。

被阉割的华人傅满洲和陈查理,这两个人物在欧美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他们一个邪恶一个正派,似乎你也不能说好莱坞就是在刻意诋毁华人,这不是也有正面形象吗?不过且慢,这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身上还有着一种共同的气质:他们都是缺乏男性魅力的华人男子。

傅满洲总是力图统治别人,主宰西方民族,获取支配其他男性的权力,但对女性却没有表现出正常的性需求,只是在想要一个聪慧的孩子时,他才对欧洲女人感兴趣。实际上,炼长生不老丹和吸鸦片是他压倒一切的生理需求。这其实是在暗示傅满洲的同性恋倾向。而他的对手史密斯则身材魁梧、灵活,有着健康的古铜色皮肤,这些在西方代表标准的男子汉气概。

而大侦探陈查理的身上既没有福尔摩斯的刚毅果敢、风流倜傥,也没有菲利普·马洛的力大无比、粗犷豪放,更不见山姆·斯派德的坚毅与浪漫。与白人主人公要么英俊潇洒,要么刚毅坚强完全不同,陈查理表情呆板单一,身体肥胖臃肿,不近女色,行为举止缺少阳刚之气,动作矫揉造作,女里女气,颇有某种女性化倾向,是一个被阉割的形象。所以尽管陈查理还算是个正面角色,并且受到西方观众的追捧,却一直没有得到华人世界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陈查理的女性化特征日后成为好莱坞刻画中国男人形象的又一要素。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中国男子往往麻木不仁、呆头呆脑、拙于言谈、毫无风趣。中国男人在外形上也大都猥琐瘦小,缺少阳刚之气,与高大威武、豪爽奔放的西方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久而久之,在美国社会里,中国男人的形象又与“性无能”的种族主义神话挂上了钩。陈查理这个人物,就是这一反华种族主义神话的化身。

在今天的好莱坞电影中,傅满洲式的邪恶、陈查理的女性化已经渐渐消失了,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华人男性塑造出了中国武术的强悍形象,可是如果稍加注意,你会发现在美国电影中,他们扮演的角色几乎完全成了格斗机器,或许具有某些情感和性格,但是通常都是不近女色的,连个接吻的镜头也不可能出现。傅满洲和陈查理的身影无疑还在华人身后徘徊。

中国在好莱坞电影里的形象,其实就是一种西方对东方文化的霸权。所有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种族偏见和歧视都暗藏在电影中,渗透你的思维里。如果你不能警醒,懵懵懂懂地只顾看热闹,认可了自己的形象就是电影中的样子,也就注定要成为西方人的文化奴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