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电影与木乃伊

偷窥心理学家的书桌 作者:笑阳


银幕上那些俊男靓女、英雄豪杰们尽管顾盼生姿、气概非凡,实质上也跟僵硬的木乃伊一样,是人类自身的复制品。

假如有一个来自外星球的飞碟访问地球,恰巧降落在一个电影院里,悄然观察了坐在那个黑屋子里如痴如醉的人类,返回自己的星球时,飞碟乘员也许会这样向他的家人描述:地球上的人都是疯子,他们把自己的形象复制下来,投射到一大块布上,傻呆呆地盯着看,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我们自己想想看,电影也绝对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不过是印在白布上的影子罢了,既不能吃,又不能穿,人怎么会发明这样一种东西呢?其实,20世纪以来的现代人拍电影的原因,与两三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原因是一样的。

早期的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人类的潜意识中存在一种战胜时间、以生抗死的“木乃伊情结”,总是倾向于把经历过的生活尽可能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仿佛是给时间涂上香料,如木乃伊一般,使之免于腐蚀。

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只要肉身不腐败,生命就留存了下来。于是,人们就将尸体处理后制成木乃伊。保存尸体,以获得永生,其实就是能打破时间的控制,能无限地在时间的长河中“存在”,也就是保存生活。

翻开人类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并且千古不变的复制、延伸自身的冲动,一直在刺激着人类的想象力。早在原始时代,遍布于各大洲岩洞里的原始壁画就是一个佐证。那曾经站立在田野里吓唬鸟类的稻草人,还有一些民间巫术中用来替代被诅咒之人的假人,如《红楼梦》中马道婆让赵姨娘扎的代替宝玉和凤姐真身的纸人,都可以算做是人类复制延伸自身的最原始手段的体现。

后来,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人们用精妙的雕塑、绘画复制自己。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掌握了更多复制自身的手段,照相、电影的出现,都为人类战胜时间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在电子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甚至开始在虚拟空间中运用数字技术创造虚拟人。无论那些艺术作品多么精巧玄妙,也无论照相、电影和虚拟技术多么先进和高级,它们全都起源于同一种愿望,一种原始需要——保存和复制自己。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拍摄现场里那些拿着大喇叭把演员支使得团团转的大胡子导演们,其实与在掏空了内脏的死人身上抹香料、裹麻布的古埃及祭司没什么区别;而银幕上那些俊男靓女、英雄豪杰们尽管顾盼生姿、气概非凡,实质上也跟僵硬的木乃伊一样,是人类自身的复制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