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今天的话题从贾立对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开始,这个过程其实特别有意思。从我的角度来看,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原因就是结果,结果就是原因,这层意思是原因比结果重要;第二层意思是结果就是原因,原因就是结果;最后一层意思没有原因没有结果,本来就是一体的。
古代人的Life Style
▲ 我发现中国古代人比现代人其实更注重Life Style。古代人为什么结婚要在傍晚而不是在下午?为什么结婚的“婚”跟黄昏的“昏”是同一个发音?《礼记》里面讲黄昏结婚,子时入洞房。那个时候天气进入地气,地气上升,是翻天覆地的过程。中国古代的每一个人都是行为艺术家,用做爱的方式跟天地对应,用极小的行为来呼应极大的世界,人之间的关系和天地是同步的。
▲ 一天看《本草纲目》,里面讲把一些植物矿物混到一起和着蜜炼,然后放到瓦上锻造,先用什么样的木材烘焙,从立春开始,哪段时间做完哪个过程,为什么在这个时间里面完成……我觉得整个过程非常优美。我终于明白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很优雅的、奢侈的。我想要做的跨界,把现代和古代的东西放到一起,后来发现传统有它完整的逻辑性。以前不懂,觉得可以把传统直接拿出来放到现在,后来发现每个东西都是如此精巧地缝合在一起,没有一点是多余的。我们去一个道观闭关,道长说你嚼东西要嚼36下,为了嚼得更细,对于我们来说,嚼得更细,唾液酶分泌得更好,会减小对肠胃的压力,但他们告诉我说嚼35下和37下也是不一样的,必须是36下。我问他为什么?—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一下五下十下七下都不一样,在什么时段里面代表什么数字,黄道吉日里面讲的28个星宿怎么转的,每个严丝合缝的细节都细化到这里面。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很难成为一个所谓跨界的人,我很难把一些东西装进来,一种药它开始什么样子,颜色什么样子肯定有它的原因的。
只有能向别人输出文化的时候才能彰显出我们是中国
▲ 我一直认为“中国”这个词本身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地理概念。当我们能够向别人输出,跟南蛮、北狄、西戎之类讲为什么我们要这样生活的时候,那才彰显出我们是中国。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当我们有一天完全不能够向别人输出我们的文化,只是被输出的话,那么我们就是南蛮、东夷,人家就是中国,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梁启超说的。
▲ 唐朝西安一半都是其他肤色的人,包括广州,据说在明清时期甚至更远久时期,人们混血的程度远高现在。现在并不是中国历史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时代,甚至不是很高的时代。我觉得从几千年历史来看,只有五四时期或者晚清时候开始,中国人觉得外国的文化比自己强。以前唐朝李氏家族和鲜卑族,元朝人和宋朝人,满清人进入汉地,不管在武力上多么野蛮强大,屠城几日,但是他们来了以后都觉得这个地方的文化挺好。只有晚清至民国这一段时间,西方不仅带着强势的政治经济和武器,更带来了强势的文化进来,只有这一段时间中国人觉得外国人的文化比现在强。这是很可怕的。
▲ 最近这些年对中国概念的思考,某种程度上我不认为它是概念,是日常生活的转化。我们是中国人,生活在这里,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祖辈看的古书和我们感受到的周遭环境和文化,这些东西怎么转化成我们的作品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