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要有“乖孩子”---沈丽新
我倒希望这个世界上不要再有什么乖孩子了,大家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尊自重的好孩子。如此,孩子们才可以从成人的语言魔法中站起来,长成顶天立地的大人。——李雅卿
读台湾“台北县种籽亲子实验小学”创办人李雅卿女士的著作《乖孩子的伤,最重》,怔忪良久。掩卷,回忆自己一路走来,或许也一直那个“乖孩子”。明明已经是众人眼里的“乖孩子”,却依然心里有不确定的恐惧。怕自己什么地方犯错而被“大人”批评;而当“大人”表扬别人赞美的时候,居然会马上自动转化为“那表示我还不够好”。别人看着是敏感、多虑,哪里知道,这些都是“乖孩子”们说不出口的痛。——岂止是儿童时代,如今亦如是!
而要命的是,“乖孩子”其实从来就不够乖,对成人的命令与意见常常在内心里质疑,然而为了成为“乖孩子”,总是压抑自己,努力敦促自己成为“乖孩子”。这些质疑,这些压抑,要有多痛啊!
读《乖孩子的伤,最重》,就这个书名,已经深深将我打动。反复读,一遍两遍,记在心里:乖孩子的伤,最重;乖孩子的伤,最重;……
“乖孩子”在成长岁月里,有过很多伤,很多痛。等我长成为成人时候,居然都轻易忘却了么?如今的我,何尝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们成为“乖孩子”呢?为什么幼年时候深深体会到成人操控行为带给自己的伤害,而成年后却承袭了同样的应对方式?是不是这些再三被巩固的操控让幼年的我接受了这种记忆并成为成年后的行为准则?
李雅卿女士如此犀利:“有时我想,不论一个成人多么睿智,只要他还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碍孩子独立思考、发展自我的刽子手。”汗涔涔下。曾经的痛居然可以淡忘如斯,面对成长中的女儿和学生,我亦是那个“刽子手”?李女士的两个孩子上幼儿园时候不肯午睡被老师说“不乖”,而李女士在和孩子们认真讨论过“乖孩子”和“好孩子”的区别后,支持孩子们从此以后无所畏惧地做一个“好,却不一定乖”的孩子。面对同样的问题,我的反应居然是和老师一起声讨女儿的“不乖”——不肯好好睡午觉,然后就坚决要求她做个“乖孩子”——必须要睡午觉。这样强迫女儿,这样批评她“不乖”,在她成长的岁月里,究竟有多少回?
读《乖孩子的伤,最重》,至为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