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敏感而脆弱的小学生,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实在太大,撑不住的时候,退回来整理整理,常常是必要的。我觉得这和资赋是否优异无关。
(三)目前除非符合一定条件的身心障碍儿童,否则不能申请在家自学。台北市今年试办一年级学生在家自学的申请,可是限制很多,着眼的还是孩子的群育问题,据说并不顺利。而在家教育者需要的学力鉴定制度,目前存在着不合理的年龄限制,要比正常毕业时间晚两年才能申请。这些都是应该逐步改进的教育障碍。
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您就会知道该怎么办了。
问:看了你的书,很感慨当年你的孩子在学校所遭遇的不当管教,现今依然发生在我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身上。面对教改的蹒跚脚步,我已经失望透了。也想办所开放式的学校,可惜空有理想却无经济后盾。目前唯一能做的是加强家庭教育,可是碰到价值信念完全抵触的时候,孩子难免困惑,甚至无所适从。不知面对这种情况,你有何建议呢?另外,在个人抉择上,你是赞成依理念放手一搏地办所学校,抑或留在现有体制推动改革呢?
(斗六,张慈芬)
答:我们在面对价值观念的冲突时,如何取舍一定是依照它的目的、达成目的的方法,和这种方法所引发的各种副作用来做判断。
和孩子做这样的思考讨论,让孩子依照他的感觉和经验做思考的基础,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是非常清楚的。
我的孩子和学生,一开始从生活小事谈起,最后都会要求思考类似“人为什么上学?”“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严肃课题。如果父母或教师不急着给他们“标准答案”,而能陪伴他们面对心中的困惑,做各种方面的讨论,最后孩子会建立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态度。心中有主之后,也就少有困惑了。
即使费时经年,时断时续,我认为陪孩子走这段困惑中的梳理之路,是父母或教师最重要的事。
事实上,我自己也因为有这样的福缘,陪不同的孩子做这样的思索,使自己的心量宽广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