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善恶到头无须报(2)

心灵桃花源 作者:李明军


所有这些劝善行善,都是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前提,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不少好人没有得到好报,而不少坏人反而志得意满,享受富贵荣华,这不能不让很多人对报应之说产生疑惑。佛教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因果通于三世。《三世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涅?经》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所谓“三世”,是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现在世”指现在这一生。“过去世”指由现在世的前一世起,逆推到无穷久远的过去。“未来世”是由下一世起,顺推到无穷遥远的将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现世,而善恶的报应有的在当世,有的则要在未来世显现,现世所承受的果报则来自过去世所造之因。有的时候,善恶之业如同种子,要跨越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经过百千万劫,才会发芽结果。受报的时间也有短有长,从几日、几月到无穷久远。《佛说护净经》云:“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是说持斋一日,可以得到六十万世不受饥饿的福报。《地藏菩萨本愿经》第十品亦云:“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

为什么有很多人做善事却没有得到善报?按照袁黄的说法,那些人做的事情往往表面上看来是善的,实际上并非真的善。他将善分为真善与假善、端善与曲善、阴善与阳善、是善与非善、偏善与正善、半善与满善、大善与小善、难善与易善,如此等等。一般人认为,打人骂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但实际的情况是,有的人之所以敬人礼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有的人打人骂人,却是为了别人的利益。有的人行善是发自内心的,有的人行善是给别人看的。发自内心的利人的无所求的善才是真善,做给别人看的有所求而利己的善则是假善。一般人都认?谨慎、随和的人是善人,这样的人得到很多人的称赞,但这样的人或者是谨慎软弱,或者是顺乎世俗而媚世,或者是随波逐流而没有志气,或者是没有道义精神。这样的善实际上是虚伪歪曲之善,不像那些敢作敢为的豪爽狂狷之士一心想着济世助人。

做的善事人人皆知是阳善,行善而不?人知的则是阴德。阳善会得到世人的称赞,获得好的名声,阴德则会得到上天的赐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被称为大慈善家,实际上是名不副实,这样的人一时会获得虚荣的满足,但早晚会有奇祸。还有的人行善,孤立地看是善事,对受恩的人而言是善的,但长远看却会对社会风俗产生不好的影响。相反,有的孤立地看是不善,而其结果却有益於大众。这就是“是善”和“非善”的区别。有的人出于善心却做了恶事。比如过分宽厚,容忍坏人,不仅不能使坏人改恶从善,反而使坏人越来越坏,最终不可救药。这就是“正中偏善”。相反的,有的人本出于恶心,却做了善事,即是“偏中正”。

有的人行善发乎真诚自然,做了善事不记在心里,很快就忘记了,这样的善即使只是小善,也能达成功果,一文足以消千劫之罪,斗米能种无涯之福。反之,如果做了好事念念不忘,施恩望报,或者舍财物而心痛,就是终生行善,做再大的善事,即使是布施万两黄金,也还只半善。有的人志在天下,善达万民,则善虽小而功德大。反之,如果是志在一身,善及一人,则做再多的善事也只有小的功德。有的人为了救助别人,能舍弃难以舍弃的东西,能忍受难以忍受的东西,这种难?之善才最可贵。比如无钱无势的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其善行价值更可贵,获福也更大。有钱有势之人,行善积德很容易,但捐献出一点钱财就很在意,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得到大的福报。

实际上,即使没有六道轮回,现世中的善恶还是有各自的报应。善的好报不一定就是功名富贵。实际的情况是,有的官员为了升官,对领导巴结奉承,为奴为仆,为了保住官职,夜不成眠,饱受心灵的煎熬,而在贪污受贿、淫乐腐化的时候,又担心法律的制裁而惶惶不可终日;也有一些富豪,家财万贯,却永不满足,想挣更多的钱,挖空心思,采用欺诈的手段,虚报业绩,假造帐目,转移资金,最后锒铛入狱。这样的高官富豪,他们的生活未必就幸福快乐,反不如民间老翁,没有过多的欲望,日出而耕,日落而归,吃饱饭后摸着肚皮在墙根下悠闲地晒着太阳,自在逍遥。善的报应也不一定就是长寿,有的人,特别是有钱人,长期疾病缠身,虽然有好的条件,可以用最高级的药物维持生命,但受慢性疾病之苦,生活实了无意义,反不如普通百姓,平常身体健康,得以享受天年,自然死亡,或无疾而终,活得快乐,死得安然。

即使没有因果报应,如果是真心为善,行善本身就使人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满足,使人懂得善待生命,更好地享受生活,这本身就是好的报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