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1)

心灵桃花源 作者:李明军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王勃《滕王阁序》

公元676年的秋天,王勃经过福建到达现在的广东的合浦郡,登上了一艘渔船,他要渡海前往交趾探望父亲。前不久,他的父亲受到王勃的牵连,被贬官到交趾。一开始的时候还风平浪静,王勃站在船头上,看着远方的天水相接,想起前不久在江西南昌滕王阁上作的那篇赋《滕王阁序》,赋中有一句自己最为得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那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洪州都督在滕王阁内大宴宾客,王勃路过此地,应邀参加集会,被安置在末座。酒酣耳热,题诗作赋,众宾客互相推让,一直让到坐在末座的王勃,王勃没有谦让,提起笔来。他注意到都督脸上轻微露出不屑的神情,离开座位,走到阁外去看风景去了。当时王勃也没有在意,泼墨淋漓,写下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旁观的宾客,虽然也发出几声赞叹,但那明显地是出于礼节。直到他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一句时,他听到了众宾客的轰然叫好声,很明显是发自内心的。都督听到了叫好声,踱回阁子,看到这句,脸上的神情霎时变了,连连赞叹:“此真奇才,当垂不朽矣!”待到全篇写完,王勃已被众星捧月,拥到上位端坐。

在这烟波浩淼的大海上,才能真正领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但是船开不久,风就起了,海上云雾变得更浓了。海上经常有风,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这次的风有点怪,连经验丰富的船夫也开始紧张了。王勃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交趾,看到了父亲在渡口向他挥着手。实际上,风烟滚滚,也就只能看到几百米之外。他努力回想几年前见到的父亲的模样,但时间久了,一片模糊。他再试着回想几个朋友的面貌,但就在这个时候,听到一声巨响,身子一侧,翻天的巨浪从上空向他压了下来,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然,上面的描写中的一些细节,是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的想象。但事实是,王勃确实在公元676年的初秋,落入广州和交趾之间的海里,历史书上记载他是因落水惊悸而死,那么应该是被从水中救出来了,然后才因惊吓和伤风而死。但也有另外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王勃被淹死在海中,而且被海水冲走了,另一种说法是,王勃是自己投入海中自杀的。无论是哪一种说法,王勃死于水是无可置疑的。那无情的海水夺走的不仅是一个生命,一个风华绝代的才子的生命,更淹没了一代才人的理想,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那一年,王勃27岁。

《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居难则易,在塞则通;于术无所滞,于辞无所瑕。”少年王勃就很有名气,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将他和另外两个兄弟合称“三株树”。公元661年,王勃12岁时遇到了名医曹元(世称曹夫子),他听从父亲的“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肖”的教导,拜曹夫子为师,学医五年,终于“升堂睹奥”,进而“钻仰太虚,导引元气”,达到了“滓秽都绝,精明相保”的境界。

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15岁的王勃上书,提出了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刘祥道看后,十分惊讶,称赞王勃为“神童”,并上书举荐。666年,王勃被任命为朝散郎,其出众的文才得到高宗皇帝的赏识。高宗的儿子沛王邀请王勃到王府任修撰。所谓的修撰,也就是整理文件,写写诗歌文章。有一次王勃陪沛王观看斗鸡比赛,沛王的鸡与英王的鸡搏斗,王勃就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来讨伐英王的鸡,觉得很好玩,也是为沛王助兴。英王看了却很不高兴,一场斗鸡游戏不欢而散。高宗得知此事,认为王勃在挑拨王子兄弟间的关系,就下令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第一次遇到打击,心情异常沉重,他在一篇文章中宣泄心中的牢骚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669年5月,王勃离开长安,与杨炯等人结伴而行,入蜀地游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