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59《四百下》(3)

眼之快感 作者:(法)弗朗索瓦·特吕弗


一一《四百下》的剧本从某种角度说是否是您的一种自传?

一一不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我可以说的是,片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杜撰的。我个人身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曾经发生在我认识的一些人身上,发生在我同龄的男孩子们身上,甚至也发生在我在报纸上读到过的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没有东西是来自纯虚构的故事,总之,这完全不是一部自传性的电影。

以上由彼尔·威尔登斯坦采访整理

见一九五九年七月第83期的《电视-电影》月刊

“谷克多式的”

说到让·谷克多(即柯克托),我们当时就知道,当我们在克洛德·维尔摩雷尔的单元房拍摄的时候,我们是采用“谷克多式”的手法来拍片的。我们那时满了解他的,而且我在影片中甚至删除了一些不很成功的、更加反映出“谷克多式”的这种气氛的段落。比如:儿童抽雪茄烟以及他们用被子掩盖烟的段落。我们牵来这匹马,不太自觉地便创造了这个气氛。况且我现在认为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让·谷克多真的喜欢上了由于布景的奇特因此风格接近他的影片。戏剧的情景也有点类似。(译注:1959年《四百下》在戛纳电影节参赛,特吕弗荣获最佳导演奖,这届评委会主席正是谷克多。而特吕弗荣获最佳导演奖正式宣告了法国新浪潮的诞生。)

以上由彼尔·威尔登斯坦采访整理

见一九五九年第83期《电视一电影》月刊

总的说来,我对自己已经产生过的钦佩和死总是忠诚有加的。因此,有过这样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我是那样怀念谷克多,以至于整整一周我都要听他录制的唱片和重读他的作品。而这个“谷克多周”让我受益非浅,因为在活着的作家中,没有像他那样的作家让我感到兴趣的。时间上的年龄差距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

以上摘自“谈谈影片《绿色房间》”,

见一九七七年《法国电影联盟》会刊

罗西里尼,他影响过我吗?

哦!在我身上确实有一个很大的仰慕名人的特性,这是一种需要。有时仰慕文学界的名人,有时候是仰慕电影界的名人。在这些名人中,有的我是远远地仰慕,如奥逊·威尔斯,我只见过他一、二次,在我生话中他并没有起过什么作用……或者很简接地起过,或者起过作用而我没有觉察到。然而某个像罗西里尼这样的人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在他身边工作过好几年;我曾是他的助手,在他没有拍电影的那个时期;我和他一起工作,一起旅行。我想,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有点像接巴赞的班,使我实现了从影评时期到电影创作时期的过渡。谈到罗西里尼,我想说的是他启发了我的思想,他以某种方式使我摆脱了困境;罗西里尼是非常反美国的,那时他反对精巧复杂的东西;他主张简单明了、有连贯性和合逻辑的话语;我现在想,如果作为一部处女作,《四百下》是一部相当清晰明白、有连贯性和合逻辑的影片的话,那么这要归功于他,这是确定无疑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