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听到孩子抱怨“大家好像都要推选我当班长,可是我不想当”时,恐怕就需要跟孩子再进一步地聊聊,听听孩子的理由,甚至与孩子一同思考该如何面对这件事情。如果此时父母回应孩子:“你在说什么啊?既然大家都想选你当班长,你就应该好好地当啊!”这样恐怕根本就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而若是回应孩子:“连当个班长你都怕,那你以后还能做什么呀?”那孩子一定会觉得“早知道就不跟你说了”,反而更加沮丧。
此时应该采用下一个步骤来应对,也就是“和孩子一起思考”。你可以问孩子:“你为什么不想当班长呢?”“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同时认真地与孩子一同思考对策。
请不要急着说出结论
举例来说,当孩子的数学成绩考得不理想时,此时应该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例如跟孩子说:“数学这种东西,不懂的时候,还真的就是很难懂!不过如果真的考零分就不好了,你觉得要怎么学才好呢?”
此时的重点,在于父母不可以急着直接说出答案或结论,而是应该耐心等候孩子自己思考出结果来。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不论此时孩子所想到的结果为何,即使完全不符合父母所期望的答案,也绝对不可以彻底否定孩子的主张,而是应该重复之前所提的“倾听”→“产生共鸣”的步骤,然后再继续引导孩子。
例如当早上经常赖床的孩子说:“不然我以后每天早上都提早一个小时起床写练习题好了。”这时请绝对不要劈头就泼他冷水:“你根本就办不到,还敢这样说!”“你又来了!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你怎么跟你哥哥差这么多!”
此时维护孩子的自尊,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忍住自己的情绪,设法引导出孩子自己的想法,才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孩子本身究竟想怎么做?身为父母,应该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设法引导孩子自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才好。
父母也应和孩子一起思考
“嗯,不过会不会是你的读书方法不对呢?”在设法让孩子自行思考的同时,身为父母不妨也适时地提出让孩子有办法更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提示。
此时的重点,在于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虽然常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很专心在听孩子说话的样子,结果最后都只是在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这种做法其实很狡猾,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设计了”,甚至会在心里反驳父母“你自己虽然会这么说,结果还不是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