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世界市场上的犹太商人,不能不谈谈中国境内的犹太商人。
据文物考证,至少早在公元6-8世纪,即南北朝至唐朝,已有犹太商人来中国经商。9世纪阿拉伯人的著述中,还记有被称为“拉唐人”的犹太商人的经商旅途。公元11世纪中、后叶,又有数千犹太人由印度孟买来到中国,定居于开封。宋王朝不仅准许犹太人定居,而且同意他们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至于在中国大规模经营实业的犹太商人,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进入中国的,其中尤以旧上海的犹太商人为最,而上海的犹太商人中,又以沙逊家族为最。沙逊家族不仅是第一个来到上海的犹太商人、第一个在上海开设公司的犹太商人,而且还是上海犹太商人之盟主,其经营活动贯穿了犹太商人在上海的一百余年。
旧上海有名的犹太商行,沙逊洋行,是原在印度孟买的大卫·沙逊于1845年来上海开设的。沙逊家族在孟买设有自己的企业,沙逊父子公司,经营英国纺织品、东方织物及波斯湾土特产贸易。英国对华贸易迅速发展后,大卫·沙逊很快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极大兴趣,便将英国的纺织品和印度的鸦片运入中国,销路很好,业务迅速扩大,还派次子伊利亚斯往来广州、香港之间,扩展远东业务。1845年沙逊父子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分行,上海分行很快成为沙逊父子公司在华业务中心。依靠对华贸易,沙逊家族很快成了英属印度的首富之家。1864年大卫·沙逊去世的那一年,其家族的财产约达400万英镑。
大卫去世后,长子阿尔伯特·沙逊继承了公司的管理权,次子伊利亚斯因为熟悉远东业务,便自立门户,在孟买另设了一家沙逊公司。这两家公司在旧上海就称为老沙逊洋行与新沙逊洋行,一般所说的沙逊洋行就指新沙逊洋行。
阿尔伯特集中力量在孟买兴办工业,相继开设了纺织公司、罐头食品和土地开发公司、丝织公司、保险公司等等,还建立了沙逊码头,被列为“印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1872年,阿尔伯特获英王授予的爵士称号,从此定居伦敦。老沙逊洋行的后继管理者对在中国的业务虽有过扩展,但终究兴趣不大,逐渐为新沙逊洋行取代。
与老沙逊洋行相反,伊利亚斯很注重远东业务,新沙逊洋行一开张,就在上海设立了分行,并派其长子亚可布坐镇上海,重点开发孟买和上海之间的贸易。洋行从印度输出大量鸦片、棉花、布匹等。1877年,洋行在上海买进一块地皮,开始从事不动产投资。
1880年,亚可布返回印度,不久,伊利亚斯去世,家业由亚可布与三个弟弟共同经营。洋行在印度各地投资工业,而上海分行仍以经营鸦片为主,也进口一些自有企业生产的纺织品。此后逐步转移到以经营房地产和抵押放款为主。
1916年,亚可布去世,因其无子,新沙逊洋行遂为侄子维克多·沙逊控制。1920年,维克多将洋行改组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核定资本为100万卢比。后因印度的独立运动和民族工业的发展,维克多遂将经营重点转移到上海,上海的利润不再汇往孟买,大部分留在上海重新投资。
一直到抗战前,洋行主要经营进出口贸易。20年代后,鸦片贸易衰落,沙逊洋行代之以布匹,一时成为最大布匹进口商。此后,因形势变化,进出口贸易基本结束,开始大力发展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