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罗思柴尔德的天下(2)

犹太商人的智慧 作者:顾骏


犹太人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民族,在长期恶劣环境中,他们靠着嘲笑一切,从外部世界到内心自我,从神到人,消解了无以排遣的内心焦虑。纳坦作为一个成功的犹太商人也极富幽默感。

纳坦知道英国人外表严谨古板,但同样充满幽默感,极喜欢阅读或听笑话,所以,他特地让人四处收集幽默作品和笑话,一有新作发表,即使远在国外,他也会让人专程运来,然后输入王宫。因为他的笑话总是最为“时鲜”的,深受宫廷中绅士和淑女的喜爱和欣赏,他本人也成了英国王室和贵族大为欢迎的人。

笑话归笑话,纳坦·罗思柴尔德不可能光靠笑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家之一。真正使他得以发达的,是在英国与拿破仑法国的战争中,为英国政府筹措军饷。这项任务除了罗思柴尔德这样的犹太银行家族之外,无人能够承担,因此,纳坦·罗思柴尔德的这一成功也可以看作这个犹太金融跨国公司的成功。

英国与拿破仑法国的战争,事实上是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同拿破仑的战争。为此,英国政府在战争中需要向盟军支付补贴。从1811年至1816年,英国政府支付的这笔补贴共达4250万英镑,而这笔钜款的一半,是由纳坦·罗思柴尔德经手筹措的。

1810年半岛战役打响,英军惠灵顿部队的军饷、对葡萄牙及后来西班牙盟军的补贴,都需要硬币支付,由惠灵顿从其军费中开支。然而,当时由于连年战争开支过大,英国铸币紧缺,惠灵顿的军费也成了有名无实。英国政府不是不给钱,但给的不是现钱--铸币,而是汇票。这些汇票是英国商人同葡萄牙、西班牙和西西里商人贸易时由于出口盈余而开出的汇票。英国政府收到这些汇票后,送到惠灵顿部队,让他向当地商人收帐。然而,由于当时英国与葡萄牙及西班牙之间支付方法不对,惠灵顿收不上钱来。把汇票在当地出售,办法是行得通的,但折扣太大,降价25%;如果放在伦敦出售,同样必须降价才有人要,而且一降价很可能被由伦敦进货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买下,这等于英国货物降价出售。惠灵顿毫无办法,部队断饷几个月后,连军纪都难以维持。

于是,英国政府的军需部长来向纳坦·罗思柴尔德求助,罗思柴尔德家族及其公司网络大显神通的机会来了。

纳坦·罗思柴尔德既没有向正在西班牙的惠灵顿将军运送铸币,也没有继续采用惠灵顿在当地低价出售伦敦开出的汇票的做法,而是采取了远为直接的办法。

纳坦·罗思柴尔德先在伦敦向英国政府收款,取得黄金,然后将黄金换成法朗,汇往巴黎的罗思柴尔德,换取巴黎银行家向葡萄牙、西班牙、西西里和马耳他银行家开出的汇票(所有这些银行家大多为犹太商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公司网络),再由后者设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关系将票据交送惠灵顿,最后由惠灵顿按期向这些犹太银行收帐,取得当地货币,来支付军饷和补贴。惠灵顿的财政困难解决了,各犹太银行在提供至关重要的金融服务之后,也获得了可观的报酬。最有意思的是作为英国敌人的拿破仑及其财政部长莫里安,竟然会同意罗思柴尔德们以如此迂回曲折的方式在他的首都为英国军队供给饷银。原因在于他相信,现金从英国流向法国会有助于削弱英国而增强法国的力量!

当然,在整个调集军饷的过程中,赢利最大的是纳坦·罗思柴尔德。他在晚年曾向人谈起过“我所做的一笔最好的生意”:那是1811年,他作为英国政府的委托人,用自己的资金,加上黑森-卡塞尔选帝侯委托他认购英国统一公债的资金和实际上他的全部信用,向英国东印度公司买下整批黄金,共值80万英镑,然后在西班牙以巨额折扣买进惠灵顿的英国票据,带回伦敦以面值换回。诸如此类的买卖,据信还不止一次。

纳坦·罗思柴尔德神通广大,1813年惠灵顿需要法国铸币,纳坦与他兄弟一起上荷兰,为他收集了一大批,直接用船运到惠灵顿的总部。至今无人知道,罗思柴尔德兄弟当时在荷兰是怎么弄来这一大笔资金的。

罗思柴尔德兄弟的经商技巧,就是罗思柴尔德银行这个金融跨国公司的经商技巧,也就是犹太人金融实力的经商技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