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银幕下的冒险家(1)

犹太商人的智慧 作者:顾骏


随着资本主义的确立,资本化或商业化、商品化的运动向一切传统领域包括各个文化领域渗透。传统社会中依附于政治权力、托庇于等级体制的各种价值项获得独立的身份,这种身份的证明就是在钱这唯一通用的尺度上衡量出来的标度:文化领域的独立是因为活动在这些领域中的人现在可以自食其力了,他们的作品成了商品,他们的活动成了商业活动,他们的创作灵感现在也有了明码标价!一切都合理化了!

文化领域的商业化与合理化虽然是整个社会生活资本化的一部分,但毕竟是相当后起、相当边缘、相当不确定(至少在初期)的一部分,当资本在其他许多领域中都已运行自如时,文化领域还是一片处女地。开发这些领域是一件相当冒险的事,这既因为这些领域中本身资本基础薄弱、资本运行环境不佳,还因为种种未及合理化的价值观念构成巨大的阻力。事实证明,承担着这些风险、冲破观念上的阻力而完成这一合理化转变的,又是犹太商人。

在整个文化领域的所有艺术形式中,电影是一门从诞生之日起就彻底资本化的艺术。电影不仅是人类有史以来制作费用最高的艺术品之一,更是一种直接以赢利,至少是以收回投资为目的的艺术形式。这种最资本化的艺术形式恰恰是由犹太商人一手培育扶持方得以成长和成熟的。

世界电影史在其发端之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是与美国电影史重合的,而美国电影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部美国犹太人电影史:

主宰美国电影业的5家最大制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包括其前身米特罗影片公司、高德温影片公司和梅耶影片公司)、派拉蒙影片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雷电华影片公司和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都为犹太人所拥有和控制;另外3家较有规模的影片公司,即环球影片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和联美影片公司,也都为犹太人所创建或拥有。

美国电影史上许多重要制片人或发行人,如阿道夫·朱克尔(派拉蒙)、塞谬尔、高德温(米高梅和联美)、卡尔·利姆勒(环球)、马库斯·洛伊(米高梅)、威廉·福克斯(20世纪福克斯)、哈里·科恩(哥伦比亚),还有华纳4兄弟,即哈里、阿尔伯特、山姆和杰克(华纳兄弟),所有这些主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巨头,都是犹太人。

在电影事业的发展方面,从电影业的初创,到探索联锁电影院的分布,从提高影片的质量,到引进第一部有声片,从创立明星制到起用第一个场外导演,一直到30年代全面改组电影制片公司和60年代巩固制片公司,犹太人在电影制作和为电影提供资金方面,都起着领导作用。

犹太人在电影世界中的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引起一些非犹太人的美国人的不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电影对大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将电影从魔鬼和500个非基督徒的犹太人手中解放出来”,成了某一压力集团的口号。

这种要求,撕开其道貌岸然的外套,内里同几千年中一再发生的情形极其相像:当电影业完成了资本化,已经成为一个安全而又有利可图的金矿之时,犹太人就应该被“请”出去了,因为现在这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地方特别需要犹太人了。

不管现在需要不需要犹太人,电影业在其初起之时,确实是需要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商人的。

用美国经济学家本·塞利格曼的话来说,电影业是在“手套商、药剂师、皮货商、布商和珠宝商”(皆为犹太人密集的商业行业)这些开“5分剧场”的人手中兴起的。也就是说,早期的电影如同看“西洋镜”,付5分钱,凑在小孔上看个几分钟。谁能保证从那动作笨拙、无声无色且只有几分钟长度的早期电影作品,会诞生出今日令人目眩的整个电影世界?谁能从当年“5分钱”票价开发出今日上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电影业是潜在的有利可图的行业,但谁能预知,为了让这种潜力成为现实,或者更为理想,成为“现钞”,又需要投入多少“现钞”?即使在电影业总体上已经成为安全之地的今日,耗资巨大的影片,因号召力不强而致亏损的,仍不在少数,100部影片中,最终赚钱的,还不到四成。由此不难想见,当年犹太小商小贩们投身电影业的时候,有着什么样的魄力和远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