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现代,他们一定会是很好的心理医生。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苍蝇不叮没缝的蛋。看来历朝历代的皇上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也的确需要有人为他们歌功颂德。
虽说伴君如伴虎,可是对于那些对老虎的脾气了如指掌的驯兽师们来说,情况就另当别论了,毕竟周瑜打黄盖,有人愿打,有人愿挨。
说他像和?,大家或许也就知道了穆彰阿也并非什么善主。
他不仅专擅大权,对上奉承迎合,巩固权位,而且对下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他还利用各种考试机会,招收门生,拉帮结派。
《清史稿》记载他:
“自嘉庆以来,典乡试三,典会试五。凡复试、殿试、朝考、教习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无岁不与衡文之役。国史、玉牒、实录诸馆,皆为总裁。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
估计,这位被权力冲昏了头脑的大爷,把大清朝当他家的了。殊不知,乾隆一死,嘉庆就把和?给办了,还是安分一点的好,否则和?的死就是他的下场。
曾国藩参加会试时的主考官和阅卷老师,就是穆彰阿。所以,两个人算是有师生之分。
不过像曾国藩这样的人,虽说书读得不算太好,可是并不影响他精明的头脑,因此,曾国藩很清楚地知道,虽然穆彰阿是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但是,自己却不能离这棵大树太近。
谁能保证哪棵大树永远不会倒下呢?一旦树倒了,那么越大的树,对乘凉的人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
或许,了解了大清的建国背景以后,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理解曾国藩的顾虑。
清军入驻中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趁火打劫,或许满人自己心里原本就底气不足,所以,入驻中原以来,大清朝就对汉族官员防备甚严。
早在乾隆年间,大清的臣民就曾因满汉不和发生过许多冲突,加之汉人的力量和智慧也是不可小觑的,满清对汉官的戒备从来没有放松过。
所以,朝廷上下满汉官员之间的雷池没有谁敢越一步,曾国藩也不列外,所以,两人虽有师生之情,最初曾国藩却很少去拜会这位满族贵人,一方面是因为他害怕自己被汉族的同僚们看不起,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穆彰阿本人并不了解。
估计曾国藩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看上,当然不排除他自己也想跟这位老太爷套近乎。总之,曾国藩一定深深地懂得,距离产生美,想要靠近他却不能靠得太近。这些从后来曾国藩的为官之中,我们很容易得到证实。
然而,偶然的一次机会却突然拉近了二人的距离。
可能曾国藩等这个机会好久好久了,一个七品的官员被一品大员召见可不是常有的事。
这天,曾国藩正愁着没事做呢,突然,穆府的张继周总管来访,真是稀客!
曾国藩急忙迎了出来,要知道是“急忙”,可见,当时的曾国藩是多么的急功近利,可能远在湖南老家的爷爷来信又催问孙儿何时升官了,自己也好在乡下威风威风。
一阵寒暄之后,二人一前一后去了穆府。
说到张总管,估计当时凡是打算在京城混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要想通过穆中堂(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的关系一朝跃过龙门,那么首先就得能进穆府。而张总管也就是穆府里除了主人之外的一把手,要是得罪了他,别说巴结上穆彰阿了,估计连穆府大门都进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