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靖港之战,虽然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中计大败,但是,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等人带领的先锋部队则奔赴了湘潭并不在其中。
虽然,湘潭之战也是一场硬仗,但是,湘军却并没有多大损失。
因为,林绍璋率军占领湘潭,虽然太平军的目的是南北两路夹攻长沙,但是,他们孤军深入,后援部队不足,此时又恰好碰到前来挑战的湘军,因此,太平军内部人心不稳,甚至发生了内讧。湘军前锋塔齐布乘机攻至城外,而太平军自然退回城中。又逢湘军水师彭玉麟、杨载福也兵临城下,于是,水陆夹击,一声令下,湘军就对太平军展开了一番狂轰滥炸。
结果,太平军阵亡万余人,逃溃亦近万人,船只被烧被夺2000余只,湘军获得了湘潭大捷。
即使如此,湘军在实际作战中也暴露了许多弱点,于是曾国藩就针对湘军的这些弱点又进行了一番整顿。
曾国藩根据湘军作战时的表现总结出了“兵贵精而不在多”的结论,于是,曾国藩下令将在作战时逃跑的湘军一律遣散,而那些对于作战没有太大帮助的营哨兵勇什么的都一律裁去。
经过整顿后,原本已经发展到一万七千多人的湘军,只留了5000精兵(包括水陆两师)。
虽然湘军消减了近3/4,但是,湘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弱,试想,原本一两万人的军饷现在要发给5000人,银子多人口少,遇到这样的好事,哪个人不愿意在湘军待着呢?
跟着湘军就有钱花,就有饭吃,就有官当,但是跟着湘军就要为曾国藩卖命。虽然一个人的命远比花钱、吃饭、当官更重要,但是在那个战乱的年月,死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在湘军也很可能死于战乱,跟了湘军虽然也有战死的可能,但是如果战不死就可能升官发财。
所以,当时湘军裁剩下的每一个湘军都可以以一敌百。
但是,整顿后的湘军还是要东征讨伐太平军的,为了保障有足够的兵力来守卫长沙,曾国藩就命王鑫率一营湘军镇守长沙,又命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等人重新招募新的兵勇,由于湘军饷银比较多,因此很快湘军又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此时,湘军还吸纳了两支水军船队,他们分别是登州镇总兵陈辉龙率领的广西水勇650人和广西候补道员李孟群率领的广西水勇1000人。
前锋精简完毕,后卫也得到了保障,曾国藩很快就带着他的湘军再次奔赴战场。
城陵矶大战
湘潭大捷以后,那些原本挖苦讽刺曾国藩的乡绅们乖乖地闭了嘴,就连副省长徐有壬都不得不想办法讨好曾国藩了。
为了表达作为副省长对曾国藩的重视,徐有壬还主动提出湘军在衡州向陆知府借的10万两白银,由省库拨还,他还表示,以后湘军有什么粮饷方面的问题尽管来找他。
看来一个人说得再好都不如拿出点成绩实惠,湘潭这一仗把曾国藩从众人挤兑的困境之中解脱了出来。
然而,曾国藩并没有因为众人态度的180度大转弯而感到稍许的轻松,从他长沙整军的政策当中我们就能看出,曾国藩志不在小打小闹,他要立大功、建伟业,这也是曾国藩从踏入仕途以来从来没有改变过的信念。
长沙整军后,曾国藩信心倍增,准备向新败的太平军西征军发动攻击。
湘潭打败之后,林绍璋率残余部队,经靖港、岳州,收罗零散的太平军,向西进的曾天养靠拢。而西征军将领曾天养听说太平军湘潭大败以后,担忧湘军乘机进攻被太平军占领的沿江诸城,于是率军由宜昌出发南下澧洲、安福,不久,两军会合,一起转回岳州,准备与湘军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