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的计谋
武昌作为长江军事重镇,武昌的失守,无异于剥去了太平天国首府天京的防护甲,如果湘军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就可能会直接威胁到天京城的安危。
武昌失守的消息传到天京,作为天国军权一把手的东王杨秀清又惊又气,惊的是湘军刚练成不久,战斗力如此之强;气的是老将曾天养不幸战死,武昌守卫黄再兴、石凤魁等人不战而逃。
现如今,天国大将林凤祥、李开芳等人已经率军北伐,天京作为首府,军事防备必须要有人严加看管,北王韦昌辉必须驻守天京(翼王石达开此时正转战皖南),一时间杨秀清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前去支援西征。
而此时正在天京城内休整军队的秦日刚就成了杨秀清眼中的合适人选,由于太平军从桂林起兵以来,除了天王以外,只封了五个王,而南王冯云山在全州战役中牺牲,之后西王萧朝贵死于长沙战役,于是,为了鼓舞秦日刚,东王杨秀清决定请求天王封他为燕王。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杨秀清经常借天父之口发布圣谕,而太平天国的名誉老大洪秀全从起兵以来都自称天王,只是他没有想到,杨秀清曾在1848年冯云山被捕下狱、自己回广东设法营救时,抓住了拜上帝会群龙无首的绝佳时机,借自己“忽生哑病,两月不能言语”,“会众均觉奇异以为是不祥之兆”的混乱,假托天父下凡,自己代天父传言。
虽然,他的行为澄清了拜上帝会中的许多混乱思想,避免了拜上帝会的瓦解,巩固了革命队伍的团结,但是,也为他后来功高自傲、企图篡位埋下了祸根。
此时的杨秀清早已习惯了视自己为天父,因此就连天王洪秀全都要经常受制于他,他想封秦日刚为燕王,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
而秦日刚虽然武艺不差,但是素来并没有立过多大的战功,自己突然被东王看上还被封了王,秦日刚自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接到东王的命令后,秦日刚怀着满腔热血带着自己的3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奔武昌而来。
秦日刚行军至蕲州,刚好遇到武昌败退的太平军1万人,并且得知湘军正在沿长江东进。
经过一番详尽的观察,秦日刚发现,蕲州西北的田家镇是阻截湘军的理想之地。
田家镇是武昌以东的军事重镇。该镇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太平军在此驻守,不仅群众基础好,而且粮草充裕,如果两军再次对峙,湘军围城不攻,那么城内的太平军也不至于断了粮食。而田家镇对岸的半壁山更让秦日刚心动不已。
位于长江南岸的半壁山,孤峰昂举,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对于秦日刚来说,真是天助我也,太平军占据如此险要之地,看来此处的风水真的是非常适合曾国藩葬身。
经过一番策划,秦日刚决定就在此地掐死湘军水师去路,绝不后退,一举歼灭湘军。
于是,太平军兵分两路,秦日刚、石祥祯率2万人马驻守田家镇,韦俊、石镇仑、周国虞等率2万人马守卫半壁山。
韦俊,一看他姓韦,人们不免会把他跟北王韦昌辉联系到一起,这两个人确实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虽然只有28岁,但是韦俊的骁勇善战一点都不比哥哥差。
太平军大致部署已经决定,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太平军所占据的优越地理位置呢?
又是一番详细的观察之后,秦日刚决定要在半壁山与田家镇中间的江面上大做文章,于是,在几天之内,太平军就在半壁山与田家镇中间的江面上部署了6根铁锁链,南拴半壁山,北系田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