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商学院教授都会告诉你,企业沟通的目标就是清晰地传递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很少有教授能做好生意的。事实上,企业沟通的真正目标是升职。这个目标通常跟“清晰传递信息”的提法大相径庭。
成功的主管都知道,最好的沟通只需要暗含一种信息,即“升迁非我莫属”,而且绝不会不小心误传了其他多余信息。太过清晰的沟通只会给你惹来麻烦。记住,只要不表明立场,你永远不会出错。千万别自投罗网。
公司宗旨
如果员工生产的都是一些常人不买的低劣产品,那往往就要通过开会、讨论公司宗旨来挽救大局了。
“公司宗旨”的定义就是:“一个又长又难念、证明主管缺乏清晰思考能力的句子。”所有好公司都有一套这种玩意儿。
缺少“公司宗旨”的公司,常被误认为各部门会为公司经营目标而争吵、生产低品质产品、逐步走向关门大吉。这一错误观念只需写如下的“公司宗旨”就可厘清:
“我们要制造最高品质的产品,在崭新的‘完全品质’范式下运用充分授权的团队动力,直到我们成为业界领袖。”
但这样还不算安全抵达本垒。除非每个部门都写一套“宗旨”,以支援公司整体的“宗旨”,否则单单一份全公司的“宗旨”还是无济于事。这么做的难度较高,因为大多数部门都具有多种独特功 能,最好一样都不遗漏。所以最后的“公司宗旨” 可能会像这样:
企业宗旨
执行世界水准的产品开发、财务分析、快捷服务,在“完全品质”范式下运用充分授权的团队动力,直到我们成为业界领袖。
公司的“宗旨”与部门的“宗旨”分开来看, 或许没什么意义。但放在一起,就会明白为什么它们能提升员工的境界。
愿景
如果为某种原因,公司的“宗旨”并没有让公司转亏为盈,你可能需要一份“公司愿景”。“公司宗旨”必须提供详细的路线,“公司愿景”恰好相反,倾向于“高层次”的指导。层次愈高愈好, 因为你需要能持续数十年不变的前景。
“愿景”声明的第一步就是把一群主管关在房间里,让他们举行一场辩论:到底“愿景”的意义是什么,它跟“宗旨”或“企划”或“目标”又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一旦走错一步,员工就会在应该按“宗旨”办事的时候错按“愿景”办事,不久就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难分彼此了。
这场关于“愿景”的争论,只能等到这些参加者终于感到厌烦,不再以贬低彼此智力为乐时, 自然会告一段落。到了这个火候,就会有人主动开始提出各种描述“愿景”的版本,赶着早早结束会议了。所有优秀的“公司愿景”都是由一群膀胱涨痛、巴不得赶快离开会场的人创造出来的。
当员工受到所谓“愿景”的激励,能够自我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是比“一份微不足道、入不敷出的小差事”更伟大的事业时,或者感到正身处于一个更为宏大的项目中,有了改造社会的归属感时, 这个“公司愿景”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