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往往有两面三刀、口是心非之人。他们采取各种欺骗方法,迷惑对方,使其落入陷阱,以达到自己的企图。他们会给你带来不尽的麻烦和灾难,因此在社会交往中一定要时刻提防这类人,谨防上当受骗。
不可轻信的两面三刀之人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的活动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光绪本人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因为慈禧太后把持着朝政。光绪帝想借助变法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击慈禧太后的势力。慈禧太后感觉到自己权力受到威胁,所以对维新变法横加干涉。于是,这场变法运动实际上就变成了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权力之争。
然而,在这场争斗中,光绪帝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因为用人权和兵权均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为此光绪帝忧心忡忡。有一次他写信给维新派人士杨锐:“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们要想办法搭救!”维新派知道这个消息后,都很着急。正在这时,荣禄手下的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来到北京。
袁世凯在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中,明确表态支持维新变法活动。康有为曾经向光绪帝推荐过袁世凯,说他是个了解洋务又主张变法的新派军人,如果能把他拉过来,荣禄——慈禧太后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绪帝认为变法要成功,非有军人的支持不可,于是在北京召见了袁世凯。光绪帝封给袁世凯侍郎的官衔,旨在拉拢袁世凯,为自己效力。
当时康有为等人也认为,要使变法成功,要解救皇帝,就只有一个办法:杀掉荣禄。而能够完成此事的人只有袁世凯,所以谭嗣同后来又深夜密访袁世凯。
谭嗣同说:“荣禄他们现在想废掉皇帝。你应该用你的兵力,杀掉荣禄,再发兵包围颐和园。事成之后,皇上掌握大权,清除那些老朽守旧的臣子,到时候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凯慷慨激昂地说:“只要是皇上下命令,我一定拼命去干。”谭嗣同又说:“别人还好对付,但荣禄不是等闲之辈,杀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凯瞪着大眼睛说:“这有什么难的?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谭嗣同着急地说:“那我们现在就决定如何行动,我马上向皇上报告。”袁世凯想了想说:“那太仓促了。我指挥的军队的枪弹火药都在荣禄手里,有不少军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换军官,准备枪弹,才能行事。”谭嗣同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袁世凯是个心计多端、善于见风使舵的人,但康有为和谭嗣同都没有看透他。袁世凯虽然表面忠于光绪皇帝,但是他心里明白,掌握实权的还是太后和她的心腹,于是又和慈禧的心腹们勾搭上了。因为他相信这次争斗中慈禧占据上风,所以,他决定先稳住谭嗣同,再向荣禄告密。
不久,袁世凯便回天津,把谭嗣同夜访的情况一字不漏地告诉了荣禄。荣禄吓得当天就到北京颐和园面见慈禧,报告光绪帝如何要抢先下手的事。
第二天天刚亮,慈禧怒冲冲地进了皇宫,把光绪帝带到瀛台幽禁起来。接着慈禧下令废除变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维新变法人士和官员。维新变法经过103天最后失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脑袋。
两面三刀的小人不可使用,但不可不知。他们惯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过河拆桥,不择手段。他们很懂得什么时候摇尾巴,什么时候摆架子;何时慈眉顺目,何时凶神恶煞。他们在你春风得意时,即使不久前还“狗眼看人低”,也马上便会趋炎附势,笑容堆面;而当你遭受挫折、风光尽失后,他们则会避而远之,表现出满脸不屑的神气,甚至还会落井下石。袁世凯这类奸险小人,为邀功请赏、飞黄腾达,更不惜让人掉脑袋,奸险至极。
口是心非的虚伪之人
现在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 “口是心非”的人太多了。口是心非,毫无疑问就是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而内心却完全不是这样想的;表面对你百依百顺,而实际上却是我行我素;嘴里满是对你的赞美之词,而内心却诅咒你不得好死……试想一下,如果长期生活在这些人当中,吃过几次亏之后,不论是谁都会增强戒备心,对其他人的话加上几个问号。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每个人都变成这样,就像戴着一副面具一样,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都到哪里去了呢?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要努力去扭转这个局面,要学会真诚,切不可做个口是心非的人。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被人称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她表面上对尤二姐客套亲切,背地里却恨不得置之于死地。与王熙凤这样的人交往时,应多注意他周围的人对他或她的反映。另外,尽管在短期交往中很难发现这样的人的性格特征,但接触时间长了便会清楚明白了。
口是心非与虚伪可以说是等同语。因为口是心非的人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必然用谎言去应付别人。谎言说多了,被别人识破了,他也就成为了一个虚伪的人。我想,只要有点自尊心的人是不愿被别人称为“伪”人的。一旦在别人的心目中被认为是个虚伪的人,那你的生活是很痛苦的,因为到处都是不信任的目光。
做伪事或说谎,即使可能在某些场合发挥作用,但其罪恶却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因为经常做伪者绝不是高尚的人而是邪恶的人。当然,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坏。起初,一个人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做一点伪事,但后来就不得不做更多的伪事、说更多的谎话以便掩饰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
总而言之,口是心非者终将失去人格,毁掉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世界上恐怕没有比失去人格更可悲、可痛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