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坎途,如果不露点锋芒,也许永远也不会得到他人的赏识和重用。可是,若是过于锋芒外露,就有可能遭到他人的嫉妒和陷害。古人云:毁或无妨,誉则可怕。过于锋芒毕露,容易被小人抓到把柄,这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做人一定要懂得谦虚谨慎,过分地锋芒毕露,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有让你获得成功的喜悦,但这样无疑会给你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埋下更多、更大的隐患。
学会躲过“小人”的屠刀
为人处事,切不可恃才傲物,一定要懂得藏锋。事实证明,性格过于张扬和外露之人,轻则遭受小人的排挤,重则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三国时期的杨修,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却因为锋芒过于外露而英年早逝。
相反,有些人因为善于隐藏锋芒,则在血雨腥风中得以明哲保身。
说到萧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他知人爱才,苦心支持刘邦的事业。实际上,那些成为后世臣子的楷模的事迹,都赶不上他隐藏锋芒、自污以保身的非凡策略。
刘邦这个皇帝很会用人,而又是疑心、杀心很盛的一个皇帝。征服项羽的那几个有功之臣都没有落得好下场,尤其是帮助刘邦打天下的韩信、黥布、彭越三大将。伴君如伴虎,为这样一个领导服务,头上时刻都悬着一把刀。相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包括萧何在内的所有功臣都懂得。但是秦汉以后的官僚体制已不像春秋战国时那样宽松,不仅组织严密,而且极具血腥性。在当时,即使是辞官归隐也得看皇上的心情,否则治你一个“大不敬”,就会让你掉脑袋。
萧何身处这样的环境,不仅勤奋、忠心地辅佐刘邦,而且长袖善舞地周旋于皇上与臣子之间,实属不易。
一次,刘邦与项羽激战,萧何独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这些话表明,萧何在关中可以很顺利地处理一切事务。当时,刘邦数次兵败逃回关中,都是萧何整顿兵马粮草,让刘邦有本钱屡败屡战。
第二年,刘邦在前线数次派回使者慰问萧何,对坐镇大后方的萧何有了疑虑之心。有人就向萧何建议:“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萧何采纳了那人的建议,就把自己的十多位家人派到前线为刘邦效命,刘邦显然很高兴。
灭楚之后,在汉殿论功行赏的时候,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众臣子都说萧何没有汗马之劳,没有亲自打过仗,为什么功居第一?当时刘邦力挺萧何,说了一番历史上很有名的话:“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可见,萧何明哲保身的手段还真是高明。
生活中,自命不凡、锋芒毕露的人大有人在。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所以小人的存在看起来也很理所当然了。有一句古语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过分的张扬极易遭受嫉妒和陷害,更容易多处树敌。
真正聪明的人,是不给小人“做记号”的机会的,他们行事往往很小心,小事装糊涂,大事显睿智,为人低调,从不争功。他们就好比是水一样,因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只有那些藏争于不争之人,方能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赢家。
锋芒毕露,初涉职场的禁忌
刚进入职场的人,常常很急于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希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因而表现得锋芒毕露、急于求成,凡事都要争个“先手”,有时动不动还要来个“抢跑”。然而,过早地掀起和卷入竞争,很有可能被小人盯上,而形成某些潜在的被动。
首先,无形中将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定位上。因为你处处显露自己的才干和见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认为你总能比别人强。一旦你有遗漏和失误,小人轻则说你还欠火候,重则落井下石,幸灾乐祸地说这是自高自大的最好报应。
其次,过早地卷入升迁之争。此阶段的竞争性极强,最容易遭到小人的打击报复,搞不好就会卷铺盖走人。看似是一场职位的升迁之战,实则是人际关系失衡后的一种权力之争,更甚或是一种不公平、不光彩的人为私欲的暗箱操作和利益交换。如果你过早地卷入争夺,可能会成为无辜的牺牲品,最终只能让小人看个精彩。
总而言之,初入职场的人千万不要为了逞这个强,使自己陷入一个不利的境地,更不能因此给小人任何可乘之机,一定要向萧何学习,懂得如何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