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孟轲·义是熊掌生是鱼(2)

子这样曰过 作者:闲茶


君、国家、百姓如果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百姓、国家、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额外插一句,孟老师的这个排名法听起来像是斗兽棋,老鼠吃大象,大象吃狮子,狮子吃老虎一直到猫吃老鼠,其实不是。

孟老师为什么这么排名,其实是有原因的:君可以换,大臣可以换,老百姓咋换?所以这样的排名,是必须的。

虽然如此,不过在这一点上,比起前辈孔老师,已经进步很多了,要知道孔老师是一直主张不能推翻君主的,君主再坏,最多也就是个名不正言不顺而已。因此周礼3.0比较起上一个版本来,还是改进了不少。

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个不同版本的“周礼”:

学好周礼1.0,可以做到“德”;

学好周礼2.0,可以做到“仁”;

那学好周礼3.0呢?

答案是前面所提到四德之一的“义”。

“义”其实也就是在“仁”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人性的部分,比如君必须爱民,民必须尊君,否则君和民都没有好结果,如此等等,其他方面都和“仁”一样。如果说“仁”是爱人,那么“义”就是有条件地爱人。

这种有条件的爱人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叫做“爱有差等”,第二个叫做“推己及人”。

所谓“爱有差等”,意思就是不是什么人都要爱,如果做君王的天天搞横征暴敛,残酷剥削,这个君王就不能爱。同样的,如果老百姓不思忠君爱国,不好好工作,天天想着要造反,要投奔到更加自由幸福的国度,这个老百姓也不能爱。老爹不好好抚育自己儿子,把儿子当做自己的出气筒,这个老爹不能爱;儿子只指望着啃老,啃干净了就把老爹扔在一边不管不问,这个儿子也不能爱。

所以,要想老百姓忠于君王,君王首先得爱老百姓,给老百姓创造出一个适合生活的环境;要想儿子孝顺老爹,老爹首先得教育好儿子,把儿子培养成人,这个就叫做“推己及人”。

这种“条件”比起“爱人”本身来说,更加重要。

因此孟老师及其强调这个“义”的重要性,把“义”看得比性命还重要,这也好理解,毕竟要推翻不“义”的君王,怕死是万万不行的。

他还用美食做了一个比方,把鱼比做生命,把熊掌比做义,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正因为“仁”和“义”两者内容绝大部分相同,因此“仁“和“义”在之后经常同时出现,成为一体,变成了我们熟悉的一个词:仁义。

不好的君,人民是可以推翻的,那么好的君呢,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才能做到一个好的“仁义”之君呢?

孟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王道。

当时的中国,已经从春秋过渡到了战国时代。所谓战国,就是天天在打仗的国家,主要有七个,分别为秦、齐、赵、魏、韩、楚、燕,号称战国七雄。这些国家整天想的都是如何吞并和反吞并,至于周朝,在是还在,不过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这个时代,有两种主要治理国家的理论,一种是孟老师提出的王道,另外一种叫做霸道,倡导者是秦国的商鞅。

王道就是君主要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大力发展福利,让老百姓们都过得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人人都开心满意了,国家自然既强盛,又太平。

霸道就是用严酷的刑罚来管理老百姓,规定这不许做,那也不许做,做了这个要罚款,做了那个要砍头。左手偷东西砍左手,右手偷东西砍右手,砍了自己的手还不够,左邻右舍的手统统都要砍。这样一来,虽然老百姓天天担惊受怕,社会倒是也能太平。

要想更形象的理解王道和霸道的区别,可以想想我们的电影业。

如果我们选择大力发展电影业,多造电影院,降低票价,并设立恰当的电影分级制度,让老百姓自己选择该看什么,这是王道的体现。

如果露个屁股就不准上映,说两句被认为是有碍安定团结的话就被封杀,这就是霸道的体现了。

如果说到当今国家的话,北欧的芬兰丹麦比较像王道,至于西方某某国家嘛,则有点像霸道。

王道需要君主尽力为老百姓创造福利,但福利是建立在富裕的经济基础上,不管什么福利,医疗、住房、教育,这都是需要花大钱的。孟老师为了实现这个经济基础,帮助国家多赚钱,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井田制。

所谓井田制,就是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个方块,每块为一百亩。中央一块叫做“公田”,周围八块是八家的私田,每家一块。八家合种公田,自种私田。公田的产品交给政府,私田的产品各家自留。九个方块安排得像个“井”字,因此叫做“井田制”

然后各家在其私田中五亩宅基的周围,种上桑树,这样,人人都可以穿上丝绸。各家还要养鸡养猪,大家就都有肉吃。这要是做到了,王道管理下的每个人都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着(养生送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只是可惜这个想法虽然很好,但实际却行不通。因为每一井就要占一平方里的土地,那么像小国比如滕国,一共才有五十里,那就只能有五十井,一个井八家人家,那么整个滕国只能养活四百家人家……

还有,人口是不断会增长的,祖父有儿子,儿子有孙子,儿子要分家,这分家能分田啊!孙子看着眼热,也跟着闹分家,每家都要给田百亩的话,家能分多少出来可没个准数,这土地可是有限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各个国家们都还在不停地打,好不容易把井田都给划好分配妥当了,隔天一打战,还指不定变成谁的,干吗白费这个力气。

所以,孟老师的这个想法从来也没有实现过。

不过这种王道,和人性本善正好是相顺应的,因为这正是发扬“恻隐之心”的结果。

为了宣扬王道,孟老师和齐宣王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齐宣王看到一头牛被牵着去当祭祀品,牛辛苦劳作了一辈子,到头来落下这么个结果,眼泪是哗哗的,齐宣王看了也不忍心啊,就说找只羊去替代牛吧。

孟老师赶快抓紧机会,说,“这个就是您的不忍之心的体现啊,您对牛都这么好,对人应该会更好,实行更多福利政策,您说对不?”

齐宣王觉得势头不对,面子也不要了,赶快说,“我也想啊,不过我又贪财又好色,恐怕办不到噢。”

这话可正中孟老师下怀,孟老师马上说:“其实人人都贪财好色,您知道自己这一点,那么也会知道老百姓其实也好这个,所以您就要尽量采取措施满足他们的欲望,这个就是王道啊。”

齐宣王无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